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相关记录328条 . 查询时间(2.361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郭建平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均相和多相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开发了从氮气出发合成多种重要含氮有机物的方法。
聚酮、聚肽及其杂合型天然产物是重要的药物来源,它们大多以聚酮合成酶(PKS)、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及其杂合装配线合成。通过对装配线底物起始单元或延伸单元的结构改变和优化,能够创造新结构、新活性的人工天然产物,为新药开发提供分子基础。因此,揭示装配线相关底物的生物合成逻辑,并探究关键酶作为生物催化工具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211组)陈庆安研究员团队在镍催化1,3-共轭二烯选择性芳基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提出通过配体与添加剂的精准调控,高选择性、高产率地得到直链与支链的Heck产物的新策略;并利用两类产物,编程式地构建了一系列高度芳基化的产物。此外,团队结合相关的机理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催化过程。该方法也为廉价金属催化的选择性芳基化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发表膜电极电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综述文章。该综述介绍了膜电极电催化还原CO2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为实现高效、低能耗电催化还原CO2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重要借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组)王军虎研究员团队发表了氧化气氛下诱导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O-SMSI)及其催化应用的综述文章。该综述报道了王军虎团队近年关于O-SMSI的工作和相关研究内容,并介绍了O-SMSI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及发展机遇和存在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A mass spectrum-oriented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ion mobility-resolved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的研究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
煤等碳基资源经合成气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等非石油基资源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枢纽,对缓解石油资源紧缺以及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902课题组针对合成气转化的研究现状,重点开展了合成气直接制异丁醇、乙醇、芳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何智涛课题组致力于不对称催化合成和活性小分子修饰等的研究。近期,该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igand-Dictated Regiodivergent Allylic Functionalizations via Palladium-Catalyzed Remote Substitution(Angew. Chem. In...
煤等碳基资源经合成气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等非石油基资源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重要枢纽,对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缺以及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西煤化所902课题组研究团队针对合成气转化的研究现状,重点开展了合成气直接制异丁醇、乙醇、芳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黄振国教授合作,在B,N@C纳米反应器的电化学氧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平衡传质特性与活性位点暴露情况,有效提升催化剂电催化氧还原性能,为优化催化剂的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一线临床用药。其中,米卡芬净因存在天然磺酰化修饰而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优势。棘腔孢霉发酵生产的环脂肽类天然产物FR901379是米卡芬净工业生产的前体化合物,其发酵效率低使得米卡芬净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米卡芬净的市场应用。解析FR901379生物合成机制、开展工业菌株理性改造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研究方向。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吕雪峰团队解析了F...
手性3-取代四氢喹啉是较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关键结构单元如抗凝血药物阿加曲班等,目前主要依靠化学法合成,但存在使用过渡金属、立体选择性不足等问题。开发高效、绿色不对称合成手性3-取代四氢喹啉的新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团队提出了二氧化碳(CO2)与烷烃耦合制备芳烃大宗化学品的新途径。团队发现使用酸性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可催化CO2与轻质烷烃发生耦合反应,同时促进芳烃的生成,产物中芳烃选择性高达80%,进一步研究证实部分CO2的碳原子直接进入了芳烃产物。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进行释放是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和病理学等许多领域的基本生化事件。测试胞吐作用可以为帕金森病等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分子作用基础。此外,许多常用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物等)也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胞吐作用。但由于神经细胞的胞吐作用测量目前主要依赖于碳纤维电极(CFE)等精密测量仪器以及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制约了药物对神经细胞胞吐作用的调控研究。因此,亟需发展先进的...
人参皂苷(Ginsenosides)是名贵药材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和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活性。已知的天然人参皂苷均由人参皂苷苷元的C3-OH、C6-OH或C20-OH经糖基化生成,但在人参中从未发现C12-OH糖基化皂苷。据报道,以原人参二醇(PPD)为前体化学合成的C12-OH糖基化皂苷12β-O-Glc-PPD比天然人参皂苷具有更强的抗肺癌活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