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 >>> 无机高分子化学 天然高分子化学 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合成化学 高分子物理化学 高分子光化学 高分子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高分子化学相关记录308条 . 查询时间(3.289 秒)
对映体识别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朱亮亮研究团队提出一种用于广泛识别手性对映体的超分子凝胶策略,通过分子间手性传递以及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协同作用从结构层面而非化学层面来扩大手性对映体的识别,并通过超分子凝胶的塌陷使手性识别具有肉眼可视性(Fig. 1)。
9月12日,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强辉教授(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题为“一种基于卡特拉尼策略的模块化双任务型碳氢键甲基化方法”(A Modular Dual-Tasked C-H Methylation via the Catellani Strate...
石墨烯的骨架掺杂是指在保持石墨烯六方晶格完整的同时,通过引入杂原子如氮、硼等直接替换sp2杂化的二维晶格骨架中碳原子。石墨烯骨架被杂原子掺杂后,载流子浓度增加,并且骨架掺杂的形式有助于降低散射,维持石墨烯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显著增加;又因为骨架掺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因此,骨架掺杂的石墨烯在催化、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稳定且可控的骨架掺杂仍是目前石墨烯化学气相沉...
2019年7月5-6日,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雁栖分子科学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本届为期两天的论坛上,化学研究所、国科大化学学院、以及国内其他研究院所、高校及境外的学者和研究生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CJPS)和《高分子学报》(简称两刊)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主要刊登高分子领域的相关文章。两刊均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SCI收录,根据Web of Science(WOS)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共有224种,两刊占比0.9%。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曹睿教授获评“国际卟啉与酞菁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rphyrins and Phthalocyanines,SPP)”授予的“青年科学家奖”(SPP/JPP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s)”,以表彰其多年来在卟啉结构设计及分子电催化机理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卟啉及酞菁类化合物研究对于清洁能源转化、仿生设计、药物生...
理学院杨晓华教授研究小组理论研究了基态CaF分子冷碰撞,发现CaF具有较大的冷碰撞截面。同时发现在外加电场中,其碰撞截面可以提高3个数量级,且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函数由四元简化为三元。研究结果对分子蒸发冷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研究论文冷CaF分子碰撞:面向蒸发冷却发表在Chinese Physics B上。
1848年,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外消旋酒石酸铵钠盐能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互为镜像的两种晶体,并根据晶体形状的不同,借助镊子和放大镜成功地将其分离。这一工作不仅奠定了立体化学的基础,而且还衍生了一个重要的手性分离方法——巴斯德拆分,又称分级结晶拆分。虽然相较于不对称合成与色谱分离,结晶拆分往往被冠以“技术含量低”或“过时的技术”之名,但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仍...
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如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生物碱,镇痛的吗啡、 抗虐疾的奎宁、 抗癌的喜树碱、治疗高血压的利血平等。统计显示约30%的杂环化合物是氮杂环。另一方面,由于氟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小(1.47 Å),且电负性最大(χp = 4.0),所以向分子中引入氟单元,会大大改善分子的亲脂性、膜渗透性、代谢稳定性,以及药理和生物活性。就材料而言,引入含氟基团,能够有效调控分子的能级、...
2019年4月27日上午九点半在重庆大学B区生物工程学院205会议室,举行了四川大学傅强教授、中山大学陈旭东教授专题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科青联生物工程专委会主办。报告会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重庆市科青联副主席、生物工程专委会主任蔡开勇教授主持。傅强教授,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2010年被...
近年来,我校化学学院张伟雄教授课题组致力于研究分子材料的结构相变,尤其专注于从微观分子动力学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异常结构相变现象(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914;Adv. Mater. 2016. 28, 5886;Angew. Chem. Int. Ed.2018, 57, 8032),并以此突破传统机理,发展新体系,探索新现象。例如,他们在2017年提出并实...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侯剑辉课题组科研人员针对新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开创性地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挥发性固体添加剂,并首次将其应用到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优化中,获得了突出的光电转化效率。不仅如此,采用挥发性固体添加剂的光伏器件表现出良好的膜厚耐受性以及稳定性等(Nat. Commun. 2018, 9, 4645)。最近,...
2019年4月11日,武汉大学“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也是学校首个以诺奖获得者命名的研究机构。法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索维奇教授及其夫人,校长窦贤康院士、副校长李建成院士,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出席。窦贤康对索维奇夫妇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引进世界一流科学家是我们已经做、正在做并且会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大程课题组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4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内剪切反应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自由基传感器》(Free Radical Sensors Based on Inner-Cutting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吕华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新的高分子化学方法,发展各类基于氨基酸的环境友好高分子用于高端生物材料与蛋白质药物修饰。近期,他们从胶原蛋白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氨基酸4-羟基L-脯氨酸(4-HYP)出发,制备了一系列桥环内硫酯(NR-PTL)单体,用廉价催化剂与温和条件实现了其可控聚合,制备了分散度小(通常低于1.15),分子量可控(最高达259 kg/mol)的聚硫酯高分子(PN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