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分析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药物分析学相关记录150条 . 查询时间(2.319 秒)
孔德新教授课题组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IF=17.521)杂志上发表题为“Stellettin B sensitizes glioblastoma to DNA-damaging treatments by suppressing PI3K-mediate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的文章,报道了海洋来源Stellettin B(STE...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重大项目立项信息,由药物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建功研究员牵头,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基于天然活性分子的新药发现研究”项目获批立项,资助直接经费1500万元。该项目是继2021年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研究员牵头主持的“濒危药材独特疗效物质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
记者2022年11月4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员课题组效仿细菌界“生物罗盘”——趋磁细菌,构建具有高效肿瘤组织穿透性的类磁小体结构。这种仅约9纳米的类磁小体可高效、精准“快递”抗肿瘤药物。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王峥涛教授、张继伟研究员团队先后在中科院医学一区著名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和Cancer Letters上发表两篇研究论文,聚焦解析长链非编码RNA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源于中药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子刊eBioMedicine以Articles形式发表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德恒副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苏州大学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Neural excitatory rebound induced by valproic acid may predict its inadequate control of seizures。该文揭示了抗癫痫药物...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失血、贫血和凝血障碍的主要手段,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然而,输血不相容会导致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增加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严重者导致死亡。不完全抗体是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避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前应借助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对患者进行不完全抗体反应强度的检测。如图1所示,不完全抗体检测反应强度分为五级,强度越...
2022年9月17-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的第11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CIIS 2022)在厦门举办。我校信息学院大数据科学系章文教授受邀参加论坛CAAI系列AI白皮书发布会,在线发布了《人工智能与药物发现》白皮书,并以“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中的科学问题、模型和挑战”为题作发布会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发现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华中农业大学王欢副教授作为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与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8月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在发布会上介绍:恶性肿瘤牵扯到千家万户,是大家非常恐惧的疾病。在过去十几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对恶性肿瘤研究给予非常重点的布局,支持400多个项目,促进31个新药上市。
2022年8月1日,《临床药理学专家评论(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在线刊发了CHANCE-2学术委员会专家,诺丁汉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主任Philip M Bath教授对于CYP2C19基因分型在指导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的综述[参考文献1]。文章系统综述...
活性天然产物的靶点与作用机制等分子药理学研究对于天然产物的创新药物研发十分重要。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靶点不清晰是阻碍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药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在分子层面研究药用植物活性成分-靶点作用关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
2022年6月15日《JAMANetworkOpen》杂志接收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Trendsand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strokerecurrenceinChina,2007-2018”。《JAMANetworkOpen》杂志针对本文在在线当天给出了同期述评
近日,《科学转化医学》刊发了一项国内科学家有关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主研发的抗重组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补体的融合蛋白药物IBI302能有效地改善nAMD受试者视力,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近日,滨州医学院药学院“G蛋白偶联受体与药物开发”团队张道来博士参与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tethered peptide activation of adhesion GPCRs》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过22亿人超重或肥胖,肥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然而,由于药效低和安全性差等问题,目前仅有极少数减肥药物能达到手术治疗的减肥效果。因此,开发药效高、安全性好的新型减肥药物成为肥胖治疗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纳米药物能够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并且可实现缓释和靶向给药等,是癌症治疗药物研究的重点之一。纳米药物研发致力于将药物高效输送至细胞内靶点,但纳米药物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以及分布于细胞外的纳米药物对疗效的贡献还远未被理解。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pH超敏感(Ultra-pH-sensitive, UPS)纳米技术平台,定量纳米药物的细胞内外分布,并考察其治疗贡献。相关研究结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