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播学 >>> 传播史 传播理论 传播技术 组织传播学 传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传播学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1.26 秒)
2021年9月,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获批开办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国际传播的痛点、难点和趋势,使得我们在日益复杂和严峻的人类社会发展格局中保持定力和方向。“5·31”讲话以来,我们面对的国际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和诡谲。总的来看,全球交流生态面临三重挑战:疫情的全球传播、意识形态的新冷战、地区冲突的新热战,这使得人类传播再次陷入异常艰难和...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来建院二十周年之际,2022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以下简称“元宇宙文化实验室”)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清华大学校友、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等出席成立揭牌仪式,揭牌仪式采用机器人和虚拟主播主持的方式,增加了现场“元宇宙属性”。
2022年2月28日,由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国际视频通讯社,CCTV+)、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2021)》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蓝皮书主编姜飞作主题报告。
2021年10月11日到11月22日,南加州大学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项目主任周柳宁老师受“传播学定量研究”国际教授工作坊邀请,以全英文教学的形式,带领同学们一同学习定量研究的相关内容,为我院设立的“跨越巴别塔”计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高等传媒人才培养应对全媒体时代媒介实践变迁的方式,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自设置以来就面对技术变革、社会转型、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的剧烈震荡。发展时间短、发展要求高、发展任务重导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依然存在巨大缺口,同时,专业硕士往往成为考研时的次级选择。因此,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体系构建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近日,中国新闻史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以“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为主题的线上暑期工作坊,就新闻传播的问题意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知识图谱、新闻传播学前沿研究方法等新闻传播学术研究问题展开研讨。
近日,首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大会落下帷幕。大会期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峰会”,邀请了媒体机构代表、平台方代表、专家学者对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0年9月8日,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了《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0)》。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来自华为、快手、未来电视等各大媒体公司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就融媒体时代内容如何创新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两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整体谋划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多部门政策协同,纾解人才困境,突破原有县级电视台等媒体面临的困境等现实问题摆在人们面前,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认真研究。
2010年5月16日,由我们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举办的“气候·传播·互动·共赢——后哥本哈根时代政府、媒体、NGO的角色及影响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是我们首次对外正式公开使用“气候传播”的概念,打出“气候传播”的旗帜,因此在我国气候传播史上,它应该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从那时起,气候传播研究开始在我国正式起步,掐指算来,如今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年风雨历程。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向稳,2020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提出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可以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一纸文件让电影圈一时如逢甘霖、如沐春风,毕竟影院长达4个月的停业让电影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煎熬。这一次,影院开业应该真的指日可待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网络治理模式和手段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眼信息技术发展需要,以创新理念指导网络治理,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从“数字出版”到“转型升级”,从“知识服务”到“融合发展”,5G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将极大拓展数字出版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有力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形态升级、价值提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