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 农村宏观经济学 农村产业经济学 农村区域经济学 农村经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经济学相关记录901条 . 查询时间(1.404 秒)
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对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申报注册的1010个地理标志(GI)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并选了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52种GI农产品进行了问卷调查,就我国GI品牌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炼概括出制约我国GI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实现品牌治理应关注的核心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roducers in rural areas creates new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untryside population. The decentralized manner of renewable energy in small cities is one of the w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works on the rural-environmental connection can be found at present. However, their overview and classification are needed – this is the guiding idea of this paper. We distingu...
The paper aims at improving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response of farmers to a major instrument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in Poland.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 managing Agency was established in o...
根据比利时Meetjesland农业地区集群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的广义梯度理论及中国城乡关系演化趋势,中国城乡一体化应建立在“城市群—乡村集群”的基础之上,并将“乡乡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基于中国国情的乡村集群发展模式应当是: 以地区发展为价值观,建立以县(县级市)为依托的乡村集群合作平台,制定乡村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推进品牌策略,以集群的优势实现中国乡村地区主动、可持续发展。
乡村社区在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从乡村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成为乡村复兴的重要因素,而市场力量的深入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乡村社区的相对衰落。对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乡村社会来说,虽然市场的激励作用不应被忽视,但国家肯定是防止大规模市场化过度侵蚀乡村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的兴起,尽管乡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多元力量共同作用的格局,但国家仍然在乡村资源汲取中...
中国正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优势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等,劣势有存在制度性障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低、老龄化趋势明显等。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在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和筹资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前我国农民集体行动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高。提升农民集体行动效率的关键在于降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而乡村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提升农民集体行动效率。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是当前典型的农民集体行动,其效率提升取决于乡村社会资本。从乡村社会资本维度来看,安徽省桐城市F村诚直为本的乡村社会信任、忠恕仁义的乡村社会规范及拓展的乡村社会网络是村民低成本、高效率自主修路的关键所在。
20世纪30、40 年代,费孝通地权思想在农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他认为农民贫困是农、地分离的根本原因,主张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防止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地权分配与土地生产相结合,分散所有权,集合经营权,以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费孝通地权思想来源于纯学术性质的农村调查,着眼于农业未来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具有“普适价值”与更为广泛的意义。
乡村治理结构随国家政治与经济需要而相应调整与转型。本文就我国近代百余年各主要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乡政、村治和宗族作用三要素的转型逻辑进行探讨。从正视传统的小农经济特点切入,经过初级到高级合作化进而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到城乡联合推进乡村治理结构的提升,进行了内涵与外延要素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加强当代乡村治理结构效能的四个观点。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发展性转移、组织化转移、异地转移趋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知识技能型劳动力日益成为转移的主体。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向的变化,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为了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支持新农村建设。本文试图探索村镇银行在战略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提供一点思路。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并首次提出“村镇银行”这一概念。通过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
“国债下乡”是金融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但当前国债农村地区发行量少与农村市场需求量大矛盾突出,此现状不仅与农村地区的购买意愿、购买潜力不相匹配,而且对整体国债发行市场的稳定性和预期可持续性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本文就农村地区居民国债购买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对农村地区国债发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就如何拓展农村国债市场进行了探讨。
本文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认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必须采取严厉措施,“控新清陈”,确保不良贷款持续下降,逐步化解风险,走上稳健发展之路。
2011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1.0%;而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环比上涨2.8%。从2009年8月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就出现了较大增长,是目前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见图1)。为了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增长和波动,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农超对接”这种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管理的最新模式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有怎样的影响,就需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