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播学 >>> 传播理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传播理论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1.906 秒)
鞠惠冰,1974年出生,山东乳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招生专业为传播学(学硕)、新闻与传播(专硕)、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博士)。办公地点:吕振羽楼1203。邮箱:juhuibing@163.com。
Rasha Khalil教授,博士(研究员,发明家,作家)。2002年,Rasha Khalil教授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明奖章。
从科幻到实践,元宇宙在发展中持续呈现出以沉浸性为特征的丰富表象,也带来对元宇宙理解的混乱和对人类未来的焦虑。本文尝试透过当下元宇宙实践之表象,寻找元宇宙之“实在”,即其本质真相,进而建构一个“原型”(prototype),并解读理想的元宇宙是什么,以此观照当下元宇宙及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去中心化、开放、包容逻辑的元宇宙在技术架构、生态应用、内在机理和历史趋向上,呈现了沉浸传播理论范式的核心逻辑,元...
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中情绪表达的手段,数字情绪应然而生。数字情绪指的是互联网媒介环境中利用不同形态的符号以再现和模仿人的情绪的一种数字化情感表达。在社交媒体时代,无论是私域的社交语境,还是公域的社会参与语境,数字情绪已经不可避免地浸入人们交流的多个场景。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数字情绪的形态、特征、运作机制以及传播与应用,指出数字情绪作为人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中的延伸,为人们的社交和公共参与提供...
2022年12月19日上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系副教授、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副主编彭泰权做客第八期“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带来题为“时间与人类行为——计算传播学的视角”的专题讲座。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教授主持讲座。
姚建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研究员,开设课程为传播政治经济学(本科生课程,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络传播基础(本科生课程)、新闻传播理论经典导读(本科生课程)、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批判传播学:理论基础与前沿议题(硕士研究生课程)、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全球信息社会转型(研究生研究生FIST课程)、数码文化与当代社会(硕士研究生课程,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化研究...
沈国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任教课程为全球化与政治传播,China’s media and politic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传播学概论,政治传播,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智库研究。
洪杰文,男,博士,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天普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介技术、社会化媒体与舆情以及新闻传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教学课程包括数字传播技术、数字媒介产品策划与运营、传播新技术研究等。
刘建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广播电视学、舆论学等领域教学和研究。主讲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舆论学、新闻传播理论专题研究等。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媒介使用和效果研究;科学传播;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编辑出版。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国际传播的痛点、难点和趋势,使得我们在日益复杂和严峻的人类社会发展格局中保持定力和方向。“5·31”讲话以来,我们面对的国际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和诡谲。总的来看,全球交流生态面临三重挑战:疫情的全球传播、意识形态的新冷战、地区冲突的新热战,这使得人类传播再次陷入异常艰难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学习时报于2019年5月开辟“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专栏,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围绕传承碑文承载的革命精神,2020年9月推出了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实体书《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2021年4月学习时报又推出了“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通过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以及学习强国客户端等平台传播,不断探索党史和党的精神谱系传播的创新路径。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网络空间权力的生成逻辑     网络  权力  空间  行为       2022/5/27
权力是人类社会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根据戴维·贝兹和蒂姆·斯蒂文斯有关权力的理论框架,延伸出了四种网络权力属性:强制性网络权、制度性网络权、结构性网络权和生成性网络权等。这一框架为更好地理解网络空间中的权力,以及行为体之间围绕着权力互动的逻辑提供了一个综合性视角。
建立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信任     机器人  社交  互联网       2022/5/27
2022年4月9日,第七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信任”,立足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展开跨学科探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