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催化化学 SO2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65 秒)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技术考察SO2的氧化过程及烟气组分对SO2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主要是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V2O5活性位上,占据其O原子,以SO2-3形式存在,后与催化剂表面V5+-OH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硫酸盐(VOSO4)中间产物,O2重新氧化催化氧化过程中由于被SO2夺取O原子而被还原的V2O5物种,使V...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REY为载体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NH3-TPD、NO-TPD、H2-TPR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评价SO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在NH3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种类及负载量均影响催化剂性能,Cu(3)/REY催化剂在NH3选择还原NO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低温活性,在SO2存在条件下,254~390℃时NO的转化率大于95%。...
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系统中,研究了SO2对钙基吸收剂CaCO3捕集CO2的影响,获得了SO2对钙基吸收剂碳酸化特性、煅烧特性以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SEM分析结果,从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角度,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结果表明,钙基吸收剂吸收CO2的能力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逐渐发生衰减,在SO2影响下,这种衰减会进一步加剧,且衰减程度随着S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经过十次循环后,碳酸化转化率...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oOx-CeOx/ZrO2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载体、Co含量、Co/Ce配比等对Co基催化剂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ZrO2负载的Co氧化物具有优良的低温NO催化氧化活性,铈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其促进机制主要是提高了催化剂吸附氧的能力及改善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同时,掺杂铈使得催化剂抗SO2能力有一定增强,呈现出选择性毒化机制。
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WO3-ZrO2的结构研究。
报导了Al2O3、Al2O3-TiO2和TiO2担载的硫化CoMo催化剂上CO催化还原SO2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反应物分别在350 ℃、350~400 ℃间和400 ℃完全转化为CO2和元素S.在含TiO2的催化剂上,CO-SO2反应可同时按COS中间物机理和Redox机理进行,从而使尾气中COS的含量大为降低,提高了生成元素S的选择性.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采用微波法、混合加热法和常规加热法制备/TiO2催化剂,运用XRD、BET、DRS及LRS光 谱测定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光催化降解C2H4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制备 方法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的/TiO2催化剂的光 催化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乙烯转化率为80%,而混合加热法和常规加热法制备的样品乙 烯转化率分别为58%和41%.微波辐射制备的催...
对比研究了O2, H2S和SO2对La2O2S和γ-Al2O3催化剂上羰基硫(COS)水解反应的影响, 与传统的氧化铝催化剂相比, 氧硫化镧显示出良好的抗氧性能和一定的耐硫能力. 一定量的O2O2与H2S共存气体对La2O2S的活性几乎没有影响, 但却使γ-Al2O3的活性明显下降; SO2的存在会导致两种催化剂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在La2O2S上随着温度的上升其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利用原...
用低温陈化的方法制得V(Ⅴ)促进型SO2-4/ZrO2固体超强酸(SZV), 用流动指示剂法测定其酸强度, 用IR, XRD和XPS进行结构表征, 并将制得的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和丙三醇的酯化反应. 结果表明, 低温陈化样品比常温陈化有更强的酸性和更高的催化活性, IR谱图中SO键的伸缩振动峰显著增强, 在600-650 ℃的焙烧温度下, 低温陈化样品的晶体结构为ZrO2四方相, XPS图中Zr3d...
使用DRIFTS, XPS, HPLC和IC考察了常温、常压和氧气存在下SO2与Fe2O3的复相反应,结果表明, SO2在Fe2O3表面的反应活性与Fe2O3表面含水量密切相关, 表面含水量增加有助于Fe(Ⅱ)(aq)和硫酸盐的生成. 室温下(T=291 K, 相对湿度68%), 每毫克Fe2O3在30 min内可消耗53.6 μg SO2, 生成12.6 ng Fe(Ⅱ)(aq)和56.2 μg...
通过O2SO2瞬态响应实验,研究了有水条件下SO2抑制V2O5/AC(活性焦)催化剂脱硝的原因. 结果表明, SO2与V2O5反应生成VOSO4, 导致V2O5/AC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下降. VOSO4的量动态变化,既与气氛中SO2的浓度有关,也与催化剂已实现的脱硫量(或硫含量)有关. 催化剂的微孔(d<1 nm)有利于SO3的迁移和储存,从而有利于脱硝.
在不使用模板剂的条件下,以工业硫酸氧钛溶液为原料合成介孔偏钛酸前驱体,再经正硅酸乙酯浸渍焙烧制备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Si掺杂介孔SO2-4/TiO2. 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该材料在亚甲基蓝氧化降解反应中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在焙烧过程中,被吸附在偏钛酸孔道内的正硅酸乙酯发生水解,并与偏钛酸孔壁上...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V2O5-SO2-4/ZrO2-Al2O3系列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使用乙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评价了催化剂活性,并通过热重、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比表面积测定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载体在0 ℃陈化,最终样品于600 ℃焙烧,钒浸渍浓度为0.005 mol/L, 且后于硫酸溶液浸渍时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酯化率为99....
摘要 本文用CA模型借助部分模拟法求得SO2在锰盐表面上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相图; 若反应按Langmuir-Hinshelwood机制进行, 且H2O以气态出现, 则模拟结果表明, 相图中有四个双组分中毒相和一个反应相, 反应相在一个线性的浓度区域上出现; 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 尚需考虑反应物种的脱附, 则反应相将随脱附几率的增加而扩大。
摘要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及漫反射原位红外光谱(DRIFT)技术分析比较了SO2存 在前后,NO—02反应气体在NiO/γ—Al2O3催化剂上所形成吸附物种的变化情况, 发现SO2能促使硝酸盐物种在低温分解并释放出NO2,而且耐热稳定的硝酸盐物种也 比单纯NO-02吸附时多.室温时催化剂表面上的SO2以弱吸附物种为主,特征红外吸 收峰位于1324cm^-1附近,温度升高后表面硫酸盐物种数量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