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生物药物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物药物学 靶点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453 秒)
吗啡,是一种阿片类物质,在鸦片中的平均含量约为10%。吸食吗啡后会产生和鸦片相似的欣快感,但吗啡比鸦片更容易成瘾。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阿片类药物在毒品中造成的伤害最大,致死人数占吸毒死亡人数的76%,阿片类药物等处方药物的非医疗使用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执法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吗啡也是临床上最有效的镇痛剂之一,但长期服用会产生耐受性,降低吗啡的镇痛效...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卓研究员团队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梁静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精神病学杂志《生物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题为“CDYL介导的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调节压力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18.11.025)。该研究阐明了社交挫败抑郁模型中,前脑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与表观遗传分子CDYL...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和张礼和团队发现三萜天然产物广谱抑制流感、埃博拉和HIV等病毒感染的共性作用靶点和机制,研究成果以“ Triterpenoids manipulate a broad range of virus-host fusion via wrapping the HR2 domain prevalent in viral envelopes”为题发表...
2016年12月20日,由上海市药理学会、上海市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办的“新靶点研究”研讨会暨上海市药理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专委会研讨会在承嘏厅举行。本次学术年会围绕“新靶点研究”主题,来自上海药物所、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近200名会员代表、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目前,寨卡病毒疫情从南美洲和拉丁美洲蔓延至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已出现多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日,由天津大学杨海涛教授和南京大学籍晓云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揭示寨卡病毒关键药物靶点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该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复合物原子分辨率水平的三维结构。该蛋白酶复合物在寨卡病毒整个生活周期中起关键调节作...
经过近4年联合攻关,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通力合作,成功发现一个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作用新靶点CrtN蛋白,并首次发现抗真菌老药萘替芬,通过靶向CrtN发挥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效。相关研究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是一种可引起致死性感染的人类病原菌。目前,抗生素是治疗金葡菌感...
2015年3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姜海研究组等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A DNA/HDAC dual-targeting drug wi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ticancer potency。该成果成功研发了一个DNA/HDAC双靶点的新型药物,并通过对该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目前市场上有超过40%的药物是通过作用于GPCR起到治疗作用。人体大约有800-1000个GPCR,发现GPCR在重大疾病中的新作用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新药靶或新方法。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仅次于创伤的中青年人致残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有着“死不了的癌症”之称。同济大...
"微管及以微管为靶点的药物"化学与生物学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8-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主办,方唯硕与朱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
细胞因子应用的研究改进了许多重要疾病的治疗措施。这些治疗进展主要来自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应用纯化的重组细胞因子;另一种是应用药物抑制上调的内源性细胞因子的损伤效应。有效的细胞因子治疗药有造血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和干扰素,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明显改善了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本文将对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阐述。
目前,需要更多的抗菌剂及新的治疗方法来应对愈演愈烈的抗生素耐药问题。随着对细菌基因组序列了解的深入,期望发现更多新靶点并研究出更多抗菌剂。可以用定向筛选和随机筛选两种方法来筛选新靶点。选定靶点后要确认靶点确实有效,并确定靶点的功能,开发先导化合物并进行优化,进而开发新药。新药开发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要不断改进研发过程。
抗生素作用靶点的改变是产生细菌耐药的共同机制。每一类抗生素都能找到显示耐药的临床菌株,而不管其作用机制如何。靶点的变化经常产生于存在选择性抗生素时细菌染色体上基因的自发突变。包括RNA聚合酶和DNA回旋酶的突变,分别产生对利福霉素和喹诺酮类的耐药。其他产生耐药的情况可能涉及耐药基因的转移。这些机制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生编码甲氧西林耐药的mecA基因和产生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各种van基因。
T 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 (Tim-3)通过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或)抗原提呈细胞上表达的Tim-3配体相互作用,抑制Th1免疫应答,在哮喘等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Tim-3与哮喘的高度相关性,其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年来新发现Th17细胞分泌的致炎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而发挥作用。IL-17R-Ig融合蛋白是IL-17受体的有效抑制剂。本文综述IL-17及其受体的生物学效应、信号转导途径、与疾病的关系及药物的影响等,为IL-17及其受体作为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该项目利用FGFR蛋白、哺乳动物工具细胞系和乳腺癌细胞系构建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一次筛选模型和第二次筛选模型,进行以FGFR为作用靶点的具抑癌效应的药物的筛选。而该项目也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的特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