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化学 博士生导师相关记录98条 . 查询时间(1.258 秒)
赵昱,1967年2月17日生,河南郑州人。长江学者、硕士、博士生导师。 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从事药用植物化学研究。1995年至1997年赴德...
鲍官虎,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林专业,1999年6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8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7-2004.7 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期间到诺华公司瑞士总部三个月博士后。研究方向是天然产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中草药化学。
庄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物理化学,电化学。承担项目与课题有电化学催化,新型固态电解质膜的分子设计与离子传输机制研究,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理论设计、模型评估与可控制备等。
周金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主要从事纤维素新溶剂以及纤维素新衍生化方法和功能材料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纤维素新溶剂及纤维素衍生化和功能化的绿色过程;新的纤维素磁性材料和凝胶材料结构与功能。
周翔,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承担项目与课题是化学小分子探针对染色体端粒DNA结构、生物学活性及相关信号转导的干预和影响,生物有机化学,可诱导核酸交联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等。
钟振林,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陈远荫教授)。1989年至1998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在日本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作博士后研究。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xas...
张志凌,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分析化学(微流控芯片,生物电分析和纳米生物医学传感)。1997年7月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11月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提前留校工作,2003年10月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NS)进行一年的博士后工作,2005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生物电分析和纳米生物医学传感等方面的研究。2...
张绪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有机化学。研究领域与兴趣是发展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催化反应手性配体工具箱,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化学催化反应(不对称氢化、不对称氢甲酰化、线性氢甲酰化、酯基以及酰胺类化合物的绿色还原等),催化反应在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曾百肇,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电化学分析、生物传感器。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本科),1989年和1992年在该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7月以来一直在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其间,于1996年6月至1998年1月在加拿大McGill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夏江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代表性成果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Interface Engineering Principle,Nanoporous Polyporphyrin as Adsorbent for Hydrogen Storage,Sputtered...
王春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催化不对称合成。承担资环学院本科生《有机化学》、研究生《手性化合物化学》课程教学等。承担项目与课题是 Azomethine Ylide参与的催化不对称[6+3]-环加成反应研究,新型手性配体TF-BiphamPhos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多氢键给体协同活化"策略在手性氨基-硫脲类双官能团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等。
王宝山,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分子模拟。1990年至2000年获山东大学化学学士、硕士、博士。2000年至2003年在美国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和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做博士后研究(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2004年至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任教。
王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6月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南京大学博士后。1996年7月至今,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
童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承担项目与课题有天然生物材料有机/无机多级构造的原位研究及仿生组装,有机模板调控的生物活性骨水泥原位增强研究及其生物学评价,生物传感器用于生物复合材料中模板诱导无机晶体的研究等。
唐宏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1987.9-1997.6就读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91、1994、1997年分别获得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7-1998.11在华侨大学应用化学系任讲师。1998.12作为引进博士调回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工作。2000年-至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教授(其中,2007年-至今,分析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200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