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应用化学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相关记录103条 . 查询时间(0.232 秒)
近日,202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崔冬梅研究员等完成的“稀土催化剂精准控制大宗通用单体选择性配位聚合”成果荣获2020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稀土催化通用单体选择性配位聚合,可以精确控制链结构,是通用高分子材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高分子科学研究领域的恒久课题。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研究联合会的委托,中德科学中心每年选派和组织我国优秀博士研究生代表赴德参加在林岛举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2月27日,经长春应化所初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拔,中德专家函评(中英文申请书,交叉学科背景,论文成果)、中德专家会评(英文视频面试)和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基金会最终确认,全国共有30名交叉学科(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博士生正式入选参加2020年第7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研究员和日本九州大学安达千波矢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揭示了导致一类准二维钙钛矿发光效率低的机理,进而提出了解决方案,开发出基于该类材料的高效率绿光发光二极管。相关成果11月12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19-0545-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单原子纳米酶可作为新一代有前景的纳米酶。纳米材料负载的原子级分散且结构明确的金属活性位点显著增强了单原子纳米酶的催化活性。该成果以Single-atom nanozymes为题发表在近期《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廖伍平团队自主研发的Cextrant230萃取剂成功实现了4立方米反应釜规模的生产。在国家“973”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廖伍平团队历时八年时间成功研发出以Cextrant230为代表的系列萃取剂,并将其应用于高丰度稀土元素铈和稀土伴生放射性元素钍以及过渡金属铜、锆、铪等的提取与分离,相关技术与工艺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项、美...
实现贵金属的高效利用和非贵金属的替代,是降低催化成本的两大途径,成为目前能源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实现贵金属的高度分散,降低纳米粒子尺寸,充分发挥每个活性位的催化能力,进而提高贵金属的利用率。金属粒子(从大的纳米粒子到团簇,再到单原子)催化性能与尺寸有很强的相关性。近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徐维林研究员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谢建平教授团队合作,基于不同尺寸大小的金簇,利用单分子荧光显微镜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邢巍课题组联合上海光源和东南大学对MoS2析氢体系联合攻关,开创了自发界面氧化还原掺杂法,以低量的钯原子活化二硫化钼(MoS2)惰性表面获得了兼具低成本、高效率的稳定HER催化材料。Pd掺杂后取代Mo位,同时引入硫空位并诱导MoS2相变生成稳定的1T结构。理论计算表明,位于钯位点旁边的硫原子表现出低的氢吸附能(ΔGH=-0.02eV)。最终只掺杂1wt%钯的...
2018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本忠应邀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做客“应用化学系列讲座”,以《创新研究三部曲》为题作报告。报告会由研究员王利祥主持,中科院院士、长春应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洪杰为唐本忠颁发了应用化学系列讲座纪念牌。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彭章泉团队,报道了一种在液氨(-78℃)中合成LiO2的方法,比较了O2−,LiO2和Li2O2在液氨中的化学反应性,首次从实验上证明LiO2是锂-氧电池中反应活性最高的氧还原物种,并从理论上给出了LiO2在液氨中的反应机制。同时,证明LiO2中间产物的存在时间越短,锂-氧电池的可逆性越高。研究工作以LiO2:Cryosynthesis and Chemic...
为深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促进科教资源共享,贯彻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2017年8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签约揭牌仪式在长春应化所举行。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已成功举办八届夏令营活动,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整体科研与教育实力的宣传,提高生源质量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该活动在高校同学中也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同学们热切希望我所继续举办此项活动,因此我们将于2017年7月和8月在长春再次举行暑期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将安排学生参观本所、聆听室主任介绍及相关学术活动,下实验室与导师、在学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户外活动。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可吸收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与器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由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是吉林省“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可吸收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快产品的临床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拓宽其应用领域。
2016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来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仿生智能界面材料:从超浸润到二元协同体系”为题作了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江雷院士介绍了目前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先进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江雷院士表示,在科研中要始终遵循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理念。他提出,自然界的很多普遍现象其实都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
硅藻土是一种轻质、多孔、易于功能化的无机材料,在涂料、过滤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吉林省是国内硅藻土储量及产量最大的省份,查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1%。但目前硅藻土资源利用多依赖于助滤剂及晶体硅片的生产加工,产品单一、污染严重,科技及经济附加值低。如何提高硅藻土产品科技与经济附加值是目前整个行业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
近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简称C&EN)以 “Cyclic antimony complexes take aromaticity to a new level”专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所孙忠明课题组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6, DOI: 10.1002/anie.20160070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