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理论 新闻史 新闻业务 编辑出版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广播与电视 传播学 传媒生态学 传媒教育 传媒政策与法规 传媒经济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新闻学与传播学 传播相关记录5439条 . 查询时间(0.282 秒)
强海峰,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993年起担任河南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讲授“广播电视概论”“新闻播音”“播音创作基础”等多门课程,合著《普通话口语教程》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河南大学学报》、《新闻爱好者》、《语文建设》、《人民日报·大地》等报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惠萍(1974—),女,汉族,河南社旗人,副教授,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现代文学、新闻传播、编辑出版、图书评论等领域的教研工作。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编辑之友》、《东方丛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编辑出版学》等教材二部、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三项、主持河南省社科项目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是河南省特色专业“编辑出版学”的梯队成员,开设有本科生课程“编辑出版学...
可供性是研究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新传播现象及其影响的重要视角,它体现在多种维度。从大规模传播权力维度的可供性看,新媒体带来了分权、再集权以及权力中心的不断流动过程;从空间维度看,新媒体的可供性意味着信息生产与消费空间的重构和全新数字空间的生产,同时也造成了各种空间的冲突;从时间维度看,新媒体可供性带来了私人化的“媒介时间”,媒体与用户在时间节奏与规程上发生分化,多重时间轴、多道任务与时间策略的交叠,成...
人们偏向全球传播起源于传播技术的事实,这使得传播思维乘着技术的翅膀,沉重而又轻盈。研究者一方面反思以技术作为权力资源的传播过程,呈现一种“恋物式反对”,即通过反对技术权力凸显其力量;另一方面在多学科视野中建构传播技术、话语技术和全球治理术,想象着技术与政治理性的传播通行无阻。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加强我国...
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是建构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前进动力与发展方向。十年来,在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新论断、新思想、新成果的指导下,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我国传播学形成本土化发展新格局,维护舆论安全成为学科新共识,新媒体上升为学科研究新主体,国际传播研究地位得到新凸显。在未来,面对问题、不怕挑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要求,以“两个确立”为指导,以“两个结合”为方针...
2022年5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暨第三届2050学子论坛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子们相聚云端,共同探索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开拓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新视野、新范畴。
齐心,1977年生,硕士、副教授。2002年起任教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出版经济。所授课程主要有:出版经营管理、图书营销、世界书业概论等。目前已在《新闻界》、《科技与出版》、《出版广角》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项、河南省社科项目1项。
刘英翠(1986-),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新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首批“青年英才”称号获得者。现承担有《新媒体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等课程,研究领域为新闻实务、业务史,在研方向为新闻文体。曾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大学青年种子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项目、省政府决策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含A刊1篇,B刊4篇,CSSCI文章11篇。
陈文泰,男,汉族,传播学博士,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兴趣集中于云传播理论、社交网络与国家形象。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权威期刊报纸上发表研究成果数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及各类省部级项目多项。
乔新玉,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媒介批评。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完成市厅级项目多项,荣获市级社科成果一等奖。独立完成学术著作《电视娱乐化转向——景观社会的视角》,主编教材《网络视听节目策划》。发表CSSCI论文多篇。
于春生,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编辑出版学博士,时代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博士后工作站艺术学博士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视听新媒体传播、乡村传播,在《现代传播》《中国出版》《中国电视》等刊物发表相关学术文章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3项省级社科研究项目。
段乐川,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编辑理论、文化产业和新媒体。在《中国出版》、《出版科学》等专业期刊发表文章十几篇。
张珂,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系党支部书记,中国新闻史学会外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讲《中外新闻传播史》、《公共关系》、《国际传媒经典案例分析》等课程,从事中外新闻史、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主持教育部、河南省社科、教育厅等人文社科项目7项,参与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合著《苏联晚期媒介生态与体制》、《中俄新闻功能比较研究》等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