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中国经济史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中国经济史 方法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2.078 秒)
用开放复杂巨系统工程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以及专家与模型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城市开发这一开放复杂巨系统演进的管理问题.根据对数据和模型的探讨, 结合其他城市开发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开发决策模型, 有力地解决了城市开发的时序评价和 决策问题,并且在淮南市山南新区的开发工作中得到应用.
编者按: 这是吴承明先生论述经济史学研究方法最为详尽的一篇文章,因文章较长,现分三次刊登。文中有些图因条件所限,暂未能显示,请读者谅解。 1986年底,我在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发言。当时主要是谈个人看法,对各学派治史方法的介绍甚简,“或我所不知而举疑”。[1]④近年来,经济史研究方法又有新的发展,我在为两本经济史著作所写的序中亦曾提及。本篇是...
早有“史无定法”之说,这当然不是说可任意判断,而是说治史可因对象、条件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我赞成此说。1984年,在意大利的一次中国经济史国际讨论会上,我冉说:“就方法论而言,有新老、学派之分,但很难说有高下、优劣之别。中国讲‘百花齐放’,当包括方法论在内。”本文日的,就是希望我们的中同经济史研究百花争艳。如一事旧不同方法去研究而能得出同一结论,当更可信。方法与目的密切相关。事实上,几乎每种新的研究...
一、衡量经济近代化的制度标准 经济史研究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这是无法确证的,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经济史研究的方法应该由研究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来决定。本文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经济的近代化为中心对中国经济史进行宏观研究,即对中国历史上经济运行的总趋势,尤其是导致该趋势产生的基本因素进行概要的分析与探讨。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揭示了制度对于激励创新和降低交易成本从...
梁方仲先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本文通过梁方仲先生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实践,讨论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问题。文章着重评述了梁方仲先生关于明代一条鞭法的独到见解以及在一条鞭法研究中运用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也指出梁方仲先生从制度史研究入手,来探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与经济问题的风格,与他在对利用地方文献和民间文献的重视,在方法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文章讨论了梁方仲先生在经济史研究方...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颇盛,有不少新著。本文仅就作者所知,从研究方法方面,将各学派的理论和实用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经济计量学派 经济计量学已有数十年历史。其用于历史研究,则系六十年代在美国开始;用于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尚属七十年代之事,亦主要在美国。美国老一辈学者如费正清等,仍用正统史学方法。珀金斯(Dwight H.Perkins)196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发展史》有论计量法...
本文对1927—193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变量做了数理的和数量的考察与描述。实证分析显示出:在这个时段上,国民收入正向影响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正向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正向影响投资,投资正向影响国民收入。同时,本文在对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某些研究程式进行观察和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经济史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做了点滴探讨和归纳。本文认为,经济史研究应符合经济学的逻辑和使用经...
载《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一、产权与金融制度变迁 一旦政治体制产生的产权缺乏效率,经济衰退或停滞就会持续存在,事实上,经济史中更多的是“无效率”路径,而不是经济增长路径。在西方,金融制度是伴随着排它性私有产权的建立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金融企业从独资、合伙制,到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形式日趋完善。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产权制度也被引进了中国,但这种产权制度并没有宪法层面的保障,也并没有成为...
三 市:交利之所,君子无故不游观市是城乡居民时时光顾之处,自然也成为思考的对象。生活中不可无市是否意味着在观念中市也占有相应的位置?可惜,普通百姓的想法已不可知,仅士人、官员的看法尚有迹可寻。隋初卢思道著《北齐兴亡论》痛陈北齐20余年盛衰之理。谈到文宣帝高洋时,他指出天保头五年尚为治世,中年以后则“诞纵昏德”,并罗列罪状数条,一条就是“出入市廛,游走衢路,”其结论是“刘曹以还,逮于僭伪,受命称帝未...
最近若干年,“市”成为古史,特别是社会经济史关注的热点,成果甚丰[1]。这种状况与时下急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有明显的关联。至于研究的深入程度具体到各个断代则不均衡。秦汉、唐、两宋及明清向受青睐,南朝也不时有文章论及,北朝(386-618年)则相对寥落。这种冷落亦事出有因,在一些学者看来,北朝盛行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萧条衰退,“市”自然不被重视。而一些治社会经济史或北朝史的学者则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
《大分流》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贡献          2007/12/26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把近代早期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较早实现工业化归之于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而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处在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后发生的变化则是西方的冲击引起的。此即所谓“西欧中心论”和“冲击—回应”范式。近二三十年,兴起了反对这种观点的思潮,并渐形成巨流。主要的有:1984年美国卫斯理学院大学柯文教授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严厉批判了冲击—回应论和把现代与传统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