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经济史 改革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186 秒)
中国经济史学是现代中国史学和国际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与理论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和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时间断限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所有文明史。如果从《史记·货殖列传》及《平准书》为标志的“食货之学”开始算起,中国传统经济史学的历史已超过两千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学界、中国经济史学界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资料不断引进和发掘的...
2018年6月9日,第四届“经济与历史”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会议讨论围绕中国经济的历史经验与发展成就及问题,从技术、企业、政策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视角,进一步探索中国发展的经验和可能性,并将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和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创新。
2017年12月11日,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和团委联合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重大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徐明棋研究员、研究生院院长朱平芳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周亚虹等应邀出席论坛。
本书收集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张卓元先生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的文章、采访稿、发言稿。 在书中,张卓元先生分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他力主中央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推动,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从而冲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垄断行业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同时,他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短期...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完成了由“被动反应型”向“主动合作型”的姿态转变,并升格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担当起富有建设性作用的关键角色。而且,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授益者”。这种“授受关系”反映出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之间复杂的联动性,也说明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葆有着“善”的追求,并希望通过实践理念的输出与务实合作以加速它的到来。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及中国经济内...
现代国有企业在西方国家从产生到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西方国有企业的兴衰起伏,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证明了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也有生存空间。西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表明:更好地承担公共职能和实现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两大主要目标;股份制改造和创造良好竞争环境,是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语言,可以概括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这30年的经验教训,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
中国的经济改革道路     中国  经济改革  道路       2009/9/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那么,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实质是什么呢?它有什么意义呢?它的发展前途是什么呢?借此机会我愿谈一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农民税费过重问题曾是历代政权更迭的主要导火线之一。费大于税、费重于税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 中国古代的行政性收费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夏商两代,政简人稀,国用节俭,没有在正税之外另行收费。到了周代,因“政府组织扩大,职务亦较多,设官分职治军”,财政支出随之增加,赋贡两项正税已不足敷用,便在正税之外派征了“罚布”等10余种行政性收费,从而开启中国历史上行政性收费的先...
本文通过对我国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着重指出在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的几个阶段以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到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改革阶段,也就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中有关论述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改革要改变文化领域行政性配置资源的一统格局   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转轨,指的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最根本的变化是将资源配置方式从行政配置为主转向市场配置为主。新世纪以来,我国宣布...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先生于1998年7月20日来到北京大学,就中国改革问题作了题为《中国改革的第二代策略》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赞扬了中国在20多年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又指出了中国改革现阶段面临的难点和挑战,提出了中国改革的第二代策略。一、增加国家收入他首先谈到增加国家收入。他说,中国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收入过低。1978年,中...
本文认为,自1956年完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渡期。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埋下伏笔,“体制困局”成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正是试图走出“体制困局”的一次实际尝试。“历史逻辑起点”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演进和制度变迁提供了,既是潜在的、又是可辨识的决定因素,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和...
经济史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要建立在对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指导思想的确立使研究现代经济史有了可能邓小平的“秉笔直书”如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总结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是怎样转变成单一计划经济的?怎样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如何概括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中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教训?经济制度创新的改革目标使历史评价有了准绳苏联的经验,八大的以苏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