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光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化学 合成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0.36 秒)
2024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郭建平团队,在氢化物化学固氮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揭示了氢化锂(LiH)光致脱氢变色现象与固氮之间的关联,并由此构筑了LiH介导的光催化合成氨过程。
2024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郭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氢化物化学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氢化锂(LiH)光致脱氢变色现象与固氮之间的关联,并由此构筑了LiH介导的光催化合成氨过程。
以苯基嘧啶/吡啶基嘧啶为母核,同时引入2个三氟甲基(CF3)合成了2-[3,5-二(三氟甲基)苯基]-5-氟基嘧啶(tfmphfppm)和2-[2,6-二(三氟甲基)-4-吡啶基]-5-氟基嘧啶(tfmpyfppm)主配体,并以2-(5-苯基-1,3,4-噁二唑-2-)苯酚(pop)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种铱(III)配合物Ir(tfmphfppm)2(pop)和Ir(tfmpyfppm)2(pop)...
以传统具有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的荧光素作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将荧光素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中,制得荧光素位于链中央的荧光素基PGMA(Flu-PGM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等对Flu-PGMA的热学性能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PR655光谱仪对白光发光二极管(LEDs)的器件性能进...
近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解永树教授课题组在卟啉合成与功能应用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和《化学科学》。
功能大环分子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设计并合成新型刺激响应的大环化合物有望在智能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丛欢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双大环化合物——领结芳烃(BowtieArene)。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偶联反应实现了四苯乙烯单元与芳基溴化物侧链单元的连接,偶联产物与多聚甲醛在Lewis酸催化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即可快速合...
最近,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丛欢团队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光化学合成手段,在精确合成碳纳米环分子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经典光化学蒽[4+4]二聚反应的可逆性,原创发展了蒽光二聚-解聚合成策略,并在前期工作(J. Am. Chem. Soc. 2016, 138, 11144)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该策略在合成大张力共轭大环方面的成功应用。紫外光照射下,8字型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团队与厦门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利用铜模板法高效合成对苯撑全共轭索烃,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揭示固态下的该索烃化合物由两个稳定莫比乌斯构象的共轭碳环组成。理论计算结果显示,构成索烃的共轭碳环之间存在高达每摩尔84千卡的分子内非共价π-π相互作用,是稳定分子固态下莫比乌斯构象的关键。理论模型确认了该碳环π体系的共轭性和芳香性。
近日,我校化学学院陈加荣和肖文精教授团队在可见光驱动的自由基杂环合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9527-9531.)。针对这一挑战,基于长期以来在光化学和自由基化学方面的工作基础,陈加荣和肖文精教授研究团队经过近2年的努力,以廉价异制备的2-烯基苯胺为原料,首次发展了可见光驱动的自由...
具有“富勒烯”结构类型的高对称性纳米团簇一直是科学家们所追寻的明星分子。作为TiO2光催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模拟分子,多核钛氧团簇也成为最近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已知的钛氧簇分子的结构对称性都较低,高核高对称性钛氧簇的合成与表征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用大气压下火花放电方法和发射光谱原位诊断技术, 对CH4直接转化制乙炔和间接转化制合成气进行了研究, 并与介质阻挡放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火花放电具有能量效率高的突出优点, 能够高效地将CH4活化成C原子、H原子和C2等活泼物种。当CH4单独进料时, 能得到以C2H2为主的烃类产物。当CH4与CO2和O2共进料时, 能得到H2/CO比值可调的合成气产物。在用火花放电转化CH4和CO2制合成气时...
以苯胺为原料通过偶联反应合成了4,4′-二乙炔基偶氮苯,并通过1H NMR对各步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1H NMR结果表明:4,4′-二乙炔基偶氮苯合成产率达到 85%.产物的紫外光谱显示:在波长 243 nm处出现苯环π-π*吸收;350 nm处显示了偶氮苯发色团的反式特征吸收峰;420 nm左右出现偶氮苯顺式特征吸收峰.不同照射时间下的紫外光谱图表明,4,4-二乙炔基偶氮苯氯仿溶液在365 ...
维生素D,包括D3和D2是人与动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维生素D3生产技术长期以来被国际三大公司(瑞士罗氏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和荷兰杜发公司)所垄断,并对我国严密封锁。我国每年所需维生素D3折合纯品约为10吨,以往全部依赖进口。自“七五”以来,维生素D3的生产一直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与开发生产的重点科技项目,但未有重大突破。
合成了一种含有长柔性间隔基和氰基三联苯液晶基元的发光性聚噻吩衍生物{—[thiopheneyl—CH2COO—(CH2)6—O—terphenyl—CN]n—, PT(6)TPhCN}.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1H NMR)、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偏光显微镜(PO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PL)光谱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 单体都呈...
采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四个新型Salen型单、双核金属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 NMR)、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使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主体金属镍配合物与咪唑类含氮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结果表明: 主体与咪唑(Im)和N-甲基咪唑(N-MeIm)的配位数是2, 而与2-E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