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科学院相关记录5469条 . 查询时间(2.68 秒)
烯烃氢甲酰化是羰基化反应的一种,从烯烃和合成气(CO/H2)原子经济性100%地得到碳链增长的醛,可以进一步制备醇、胺、羧酸等一系列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通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的各种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两千万吨,贵金属铑Rh是目前主流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丰产金属钴Co具有成本优势,但由于其固有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用于氢甲酰化的Co基催化剂发展缓慢。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氮氧化物(NOx)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实现电催化脱硝(N2为目标产物)应从催化剂工程转向反应器优化。
2024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丁明屹与研究员施建荣、闫宏亮等,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分辨率巡天的大量光谱数据,精确测量并发布了约45万颗恒星的锂元素丰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丰度数据,对探究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系列》上。
2024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团队开发了离场电催化新技术,在室温、常压下实现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磺,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技术,实现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消除和资源化利用,并成为低成本制绿氢的一条新路径。
2024年4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小型荧光检测模块(mFLD)”通过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清华大学王雪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俭教授等七位专家组成,江桂斌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我所科研及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
氢甲酰化反应可将烯烃在一氧化碳和氢气气氛下催化转化为醛,是烯烃高附加值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吨的烯烃通过这一反应路径实现了高值转化,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均相催化过程之一。其中,铑催化的丙烯氢甲酰化约占烯烃氢甲酰化全部产能的70%以上。该过程的产物正丁醛通常会被进一步转化为正丁醇与2-乙基己醇。二者是生产增塑剂、洗涤剂、涂料和药物等大宗生活用品的基础化工原料。然而,铑分子催化剂与原...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在卤素水系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基于溴和碘元素的多电子转移正极,其比容量超过840安时/升,在全电池测试中正极侧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
2024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花磊研究员和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发现了气压驱动的光电子电离与光电子彭宁电离的切换新现象,提出了一种通过射频电场的耦合和气压、载气的调节,拓宽电离范围和提升灵敏度的新方法。
孕甾皂苷大量存在于夹竹桃科植物,具有多样的生理活性。它们由孕甾和糖链组成,糖链部分含有大量2,6-二脱氧糖。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俞飚团队完成了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孕甾皂苷化学全合成。
2024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1823组)周雍进研究员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多形汉逊酵母作为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宿主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介绍了多形汉逊酵母合成生物学使能工具、化学品生产及系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DNL0802)田志坚研究员、马怀军研究员团队与克拉玛依市先能科创重油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重油浆态床加氢解构转化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当微尺度结构的特征尺寸减小到微纳米量级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对特征尺寸的变化非常敏感,受这种尺度效应影响,Lamb波在微尺度板中的传播特性与宏观尺度不同。研究微尺度板中Lamb波的频散及模态位移特征,有助于分析导波的可激发性、可探测性及波泄漏特点,可为导波无损检测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Back-n)在中子共振分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核科学技术领域1区期刊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以2024年第1期封面论文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李连山团队,在有机小分子分离膜和用于有机体系盐差能转化的单分子层共价有机框架(COF)膜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有机小分子分离膜的相关工作以Regulating the Layered Stacking of a 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 Membrane for Aromatic/Aliphatic Separ...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和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乙烯电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反向单原子掺杂策略,实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乙烯电催化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