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纳米相关记录90条 . 查询时间(0.197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发布了表征蛋白质-纳米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精细结构的赖氨酸反应性分析-质谱(LRP-MS)实验手册。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单分散的银纳米粒子的胶体、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导电油墨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利:一种载药胶束形态粒径的测定方法
“补丁”纳米粒子(Patchy nanoparticles)是一类表面具有特定的化学或拓扑结构的胶体粒子,能够与其他纳米颗粒或者表面结合从而组装成更加复杂的超结构。尽管目前补丁颗粒的自组装已经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复杂超结构。然而,获得的结构通常具有高度的对称性,以及局限于实心的结构,从而限制了在很多重要领域的应用。
2022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解析了溶剂分子介导钙钛矿胶体纳米晶演化的分子层面机制,并通过调控溶剂分子与纳米晶表面配体间相互作用力实现纳米晶阵列结构以及纳米线结构的可控合成。相关研究成果以“Solvent-mediated structural evolution in colloidal 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张加涛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Reviews》(影响因子54.3)上在线发表题为《Nanointerface Chemistry: Lattice-Mismatched-Directed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Hybrid Nanocrystals》的综述论文,对晶格失配度在异质纳米晶合成与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
207年10月16日下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鸣华研究员应邀莅临我校,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超分子手性—从基本概念到应用”的学术报告。会前,王长平校长会见了刘鸣华研究员,并进行了亲切交流。刘鸣华研究员系国家杰青,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Nanoscale Horizons,Advanced Sciences,Chirality的顾问编委。其主要研究方...
日前,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富碳材料器件工程实验室刘松琴教授课题组和张袁健教授课题组分别在新型纳米界面构建和功能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于近日相继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杂志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表/界面研究组撰写的有关二氧化钛纳米管研究的评述文章作为研究亮点在《材料化学杂志》发表,并成为该杂志网络版2011年5月阅读次数最多的十篇文章之一。该评述文章是对二氧化钛纳米管基太阳能电池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详细综述了用于制备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几类太阳能电池结构优化、实际应用及未来发展。
利用直流电电化学沉积法将生长碳纳米管(CNT)的催化剂镍均匀的附着在石墨电极(GE)表面, 再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得到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GSCNT-CME). 电化学沉积的金属镍和所制备的修饰电极的形貌分别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能谱(EDX)进行表征, 所得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用[Fe(CN)6]3-/[Fe(CN)6]4-溶液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经直流电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铈(Ce(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CeO2前驱体, 利用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得到纳米CeO2的适宜焙烧温度为550 ℃, CeO2前驱体经550 ℃焙烧后得到纳米CeO2. 采用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 分别对纳米CeO2的晶形、形貌、...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
利用大豆卵磷脂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囊泡作模板, 先制备出含有Eu3+的卵磷脂乳液, Eu3+与卵磷脂亲水头部的磷氧键相结合形成Eu—O—P键, 经用NH4F沉淀后制得前驱体, 该前驱体在600 ℃灼烧, 得到EuF3纳米线, 其直径约为10-20 nm. 通过对各阶段产物的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差热分析(TG-DTA)、透射电镜(TEM)等的对比分析, 确认形成了Eu—O—P...
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arlipal O13/50、水、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Pd微粒, 考察了化学破乳剂作用下纳米Pd微粒的沉积过程. 结果表明, 不同化学破乳剂使纳米Pd微粒沉积的速率顺序为1,4-二噁烷跃四氢呋喃跃甲醇跃乙醇跃正丁醇. 研究了化学破乳剂对微乳液界面张力与两亲因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乳液结构的破坏是界面张力增大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亲性降低而向...
采用PEG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晶LaCoxFe1-xO3, 并用DTA-TGA、XRD以及SEM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的原粉在600 ℃焙烧下都形成了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 Co含量对形成纳米晶的固相反应和纳米晶的平均粒子尺寸都有明显的影响. 此外, 还研究了纳米晶LaCoxFe1-xO3的湿敏特性, 发现在所有的样品中, LaCo0.3Fe0.7O3表现出比其它样品好的湿敏特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