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411 秒)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中药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屈祎课题组利用大规模中药活性小分子筛选,发现了来源于中药路路通的路路通酸 (Liquidambaric acid,LDA)显著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结肠癌生长,鉴定了LDA的功能靶标蛋白TRAF2,并证实了TRAF2是结肠癌治疗新靶标。相关研究结果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
吴涛,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015.1-至今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禄金,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定量药理学是FDA推崇的基于模型药物研发理念的重要工具,本人将定量药理学与中药临床研究紧密联系,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中药复杂疗效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中药临床筛方以及中药临床试验设计关键因素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在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专业领域国际评审的肯定,充分体现出学科交叉优势。
杨凌,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曾任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期聘任研究员;2017年1月加盟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系统药代动力学中心主任。
王平,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药物发挥药效的前提是其到达药效靶点并与之发生作用,这取决于药物的自身属性与生物体系属性及其相互作用。从分子层面研究药物与机体ADME关键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如何做好药、用好药以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意义重大。
周玉冬,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基于天然产物的抗肿瘤药物研究: 肿瘤代谢与肿瘤转移。通讯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
栾鑫,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肿瘤靶向天然活性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基于肿瘤靶向纳米药物系统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调控。
张宏,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1、中药作用靶点及配伍机制;2、中药药研究开发;
孟国锋,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 生物大数据和中药药物筛选;通过计算机模型和大规模生物数据分析,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和寻找药物干预方案;开发新型计算机分析工具。
陈莉莉,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靶向肿瘤代谢和微环境的抗肿瘤天然新药的发现和系统药理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活性成分及合成化合物的筛选和药理学研究。重点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药物发现、作用机制及药效学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及大分子创新药物。
周明眉,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以药理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中药单体及复方抗应激和抗抑郁的作用机制;2008/12-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陈启龙,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证候及病证关系机制;2019.01-至今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辉,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证候和中药药研究;2007/08 - 至今,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许锦文,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1、中医补肾理论在延缓衰老方面的分子机制诠释;2、细胞衰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在DNA主动去甲基化和长链非编码RNA方面);3、心血管药理学。
王晓柠,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慢性肝胆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三年获得奖项: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