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剂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药剂学 新型相关记录119条 . 查询时间(0.26 秒)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罗智课题组在《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受到章鱼触手吸盘结构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口腔贴片技术,并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刘青松、刘静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新型核—壳型纳米递药系统。利用该递药系统,小鼠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相对于原药提升显著,肿瘤抑制率由原药的48%提升到98%,肿瘤基本消退。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药剂学杂志》上。
新型药物制剂研发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Hunan key laboratory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于2020年6月验收通过。实验室以长沙医学院为依托,湖南晶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组建单位,通过医学院校、医药研究高新企业和制药企业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
2019年8月13日,世卫组织宣布,一项治疗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新型埃博拉治疗药物效果更佳。自2018年11月起,世卫组织与刚果金卫生部、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以及Gilead、Regeneraon等4家药企合作,在刚果金埃博拉疫区开展临床试验,在4个埃博拉治疗中心招募了681名患者。
Baloxavir marboxil是由日本盐野义制药(Shionogi)研发的一种新型抗流感药物。其于2018年2月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相比于其他抗流感药物,baloxavir marboxil抗病毒作用机制独特,1次只需口服1片,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就该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等方面进行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永课题组针对前列腺癌临床耐药研发出新型RORγ抑制剂XY101。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药物化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PC)是男性中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仅次于肺癌。据估计,在2018年有120万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全部癌症第6位。临床上前期主要采用雄激素剥夺...
2019年3月4日,清华大学药学院谭旭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周峰课题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吴云涛课题组合作在微生物领域权威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报道通过高灵敏度深度覆盖蛋白质谱技术和病毒学研究发现人类细胞中的一种新型抗艾滋病毒蛋白PSGL-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1)。PSGL-1具有多重抗病毒功能,包括抑制病毒DNA复制和抑制新生病毒颗粒的新一轮感染。艾滋病毒通...
印度经济时报消息,美国生物医药巨头艾伯维与印度制药巨头鲁宾达成合作协议,将投入10亿美元,合作研发MALT-1抑制剂创新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癌症。据报道,鲁宾已授予艾伯维有关鲁宾首创的MALT1(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1)抑制剂项目开发和商业化的全球独家权利。MALT-1是一种参与T细胞和B细胞淋巴细胞活化的蛋白质,艾伯维计划开发MALT1抑制剂项目中的多个新药,用于一系列的血液系统癌症。...
靶向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已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课题组通过建立Ub-G76V-YFP的UPP报告基因细胞筛选模型,发现麻风树来源的Curcusone D是UPP通路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上显示出良好的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能力。
疫苗佐剂是能够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自19世纪开始使用铝佐剂以来,已经开发了众多新型疫苗佐剂。目前,大多数新型佐剂是基于激活固有免疫细胞的策略开发的,很少将关注点放在免疫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近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领导的团队借助快速膜乳化结合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疫苗佐剂,这种佐剂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水平。补...
合成一种新型葡萄糖氮苷化合物,并对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降低餐后血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寻找具有新型结构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血糖药奠定基础。方法:取邻苯二甲酰亚胺经硝化、成盐得4-硝基酞酰亚胺钾盐,再与葡萄糖经乙酰化、溴化得到的溴代葡萄糖反应后去乙酰基得到目标化合物。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酵母和小鼠肠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乳糖酶和淀粉酶)体外抑制活性[以半数抑...
报道,最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化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氧化铁纳米粒子,不仅能向细胞递送抗癌药物,而且药物的释放能被实时监控。研究人员称,这是纳米诊断与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化学协会期刊《ACS纳米》上。
降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效率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肥胖及其代谢相关疾病手段。然而,关于全身非特异性化学解偶联剂的安全问题以及直接激活天然解偶联蛋白(UCPs)的可行性问题阻碍了针对这一手段的药物开发。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DIL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近年来,作为抗炎类的多功能保肝药物甘草酸制剂,特别是最新一代的异甘草酸镁,已被用于防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DILI。本文拟对异甘草酸镁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实体瘤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中防治DILI的应用与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阐述新型给药系统和制剂新技术在改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 根据文献,对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微粒表面修饰、微针阵列技术、电学技术、自发光技术、上转换技术等新型给药系统和制剂新技术在PDT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结果 新型给药系统和制剂新技术在较好改善多数光敏剂生理条件下呈疏水性、易聚集及对病变组织选择性不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