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经络学等) 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口腔科学 中医老年病学 针灸学 按摩推拿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食疗学 方剂学 中医文献学 中医学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中医学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1.854 秒)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一种穴位定位方法和系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一种便携式按摩鞋及按摩系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一种便携式按摩鞋、按摩系统及按摩方法
2022年11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内科学家仝小林院士做客新疆医科大学院士论坛,作了题为“从新冠的中医药防治谈态靶辨治”的学术报告。
2020年26日,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在长春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担任该院的首任院长。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的一所中医药研究机构,分设中医研究所、中药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基础研究所、交叉前沿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主要围绕代谢性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中医治未病与康复、长白山道地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及中医药智能装备研发等几个方面开展创新...
2020年6月17日,院重点部署项目“三部九候脉诊仪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结题验收视频会议在微电子所举行。会议由科发局生物技术处处长周桔主持,项目验收专家组7位专家,微电子所副所长(正局级)王宇,项目负责人、微电子所副总工程师张海英及项目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该项目由中科院微电子所承担,围绕中医装备领域对智能脉诊仪研发需求,针对三维柔性仿生传感器、脉位自动确定、多路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制出了符...
2019年6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教授应邀来校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6楼学术报告会议室作题为《外侧缰核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跌功能及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余成浩教授主持。苏国辉教授结合自己的前沿工作经历,与在座师生分享了关于外侧缰核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中的功能及机制。苏院士带领他的团队针对该项目提出了6个关键科学问题:...
近日,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生物电子技术研究室杨良保研究员等利用聚焦离子束在针灸银针上构筑了微米槽阵列,实现了高稳定性SERS活体内检测。相关成果以Gold Nanoparticle-Decorated Silver Needle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creening of Residual Malachite Green in Aquac...
近日, 智能所杨良保研究员等人基于针灸针构筑了一种“可插入式”SERS传感器,实现了多相体系的原位检测,该传感器有望用于针灸机理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 ( DIO: 10.1021/acs.analchem.7b04348 ) 杂志上。传统针灸学源远流长,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优势, 并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针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现代科...
中风(stroke)也叫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疾病,中风的发病率一直以来均排在前十名。仅亚洲的中风死亡率就占居全球中风死亡率的2/3,在中国,每年都有近2000人死于中风;在西方国家中风死亡率也排在前三。此外,中风的发病年龄也横跨青年、中年、老年,甚至是儿童和青少年。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绝大多数约85%,以往的研究报道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受到性别的影响,但是关于抗中...
许志良,1990年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院(原镇江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并于1999年6月与2006年6月分别获浙江大学病原微生物学硕士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复杂样小分子化合物分析,健康与病病代谢组学、中医证型与代谢组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现任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医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重...
2014年7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南研究员莅临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就“微小RNA调控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专题讲座。刘南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以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为模型研究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在微小RNA(microRNA, miR)的表达和功能、miR序列多样性和沉默机制、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由自动化所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协力打造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中医药领域的著名的一线临床专家们近日对该系统进行评审后认为,系统与现有的中医药信息一体化解决方案相比,遵循了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客观规律与思维模式,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更加符合一线临床医师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中医药领域临床科研一体化或将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
张香桐,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河北正定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被世界生理学界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