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土木建筑结构 >>> 木结构 砖结构 金属结构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喷锚结构 复合结构 特种结构 土木建筑结构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土木建筑结构 中国相关记录105条 . 查询时间(0.95 秒)
2021年7月5日,墨西哥籍学生MissPaulina Rodriguez Fiscal于比利时蒙斯大学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Smart cities’ strategies to amelior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China’。该论文是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张小燕...
2021年6月23日,中国二十二冶雄安容西混凝土搅拌站收到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GJC)颁发的国内预拌混凝土行业第一张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这是中国二十二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成果,为创造“雄安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也为做优做强产业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5月26日至29日,第二届全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检测与修补加固技术交流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交流会以水工建筑物的检测与安全评估、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修补加固的新技术与新材料、水工混凝土泄洪建筑物的抗冲磨防护等为主题,由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检测与修补加固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来自科研、运行管理、设计、高等院校、施工及材料厂家等领域的160余名...
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十五周年的日子。近年来,在南方木构建筑特别是少数民族建筑大木技术研究领域,涌现了众多的中青年学者,产生了一大批兼具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学术成果。在土家族大木作营造技艺研究领域,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也取得了一定的积累,“土家族掌墨师手稿整理与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的立项。
2021年4月24日,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三周年纪念日,由东南大学、中国三峡集团、江苏省建科院共建的“水工混凝土联合实验室”在三峡坝区揭牌。三峡集团雷鸣山董事长,东南大学缪昌文院士,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利剑等为联合实验室揭牌。东南大学科研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仪式。
高山峡谷间,曾经湍急的河流变成了平静的湖泊,大坝稳稳镶嵌在狭窄陡峭的山壁中间。大坝里面,工作人员正紧张忙碌着。近日,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12号水轮发电机组转子成功吊装,电站最后一台机组进入总装阶段。自开工建设以来,这座电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为我国“西电东送”、长江防洪、清洁能源崛起持续发挥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下属)的“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于2020年12月29日线上举行。根据会议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结果,《建筑结构学报》获得2019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为更好的解决深地开采“高地应力、高渗透压、高地温和强腐蚀”的技术难题,我校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刘娟红教授率团队,通过历时近十年的调研、分析及试验研究,研发了一种适用于沿海超深井井壁和硐室的高韧性混凝土材料。9月16日,团队成员与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永忠、副总经理王秀会等,针对新型井壁材料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了搅拌工艺和配合比等关键步骤的交底工作。
2020年8月13日,蒲黔辉教授率队参加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的“2019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表彰大会暨中国交通运输产业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大会”,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严猛博士等随行参加。蒲黔辉教授主持的“超强高韧性树脂混凝土钢丝网复合材料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从4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由我校郑皆连院士团队完成的发明专利“一种拱桥施工缆索吊塔架位移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杨绿峰教授团队完成的发明专利“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量设计的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我校是广西唯一获得本届中国专利奖的高校,标志着我校在转化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新进展。
榫卯是指木结构建筑中柱、梁等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然而,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出现的干缩湿胀、开裂变形等损伤会对榫卯连接节点的连接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究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大学成功完成中国首个足尺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据试验主持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绪红介绍,该试验也是目前世界上首个6层足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双向地震动输入的振动台试验。据悉,该振动台试验是周绪红院士和重庆大学教授石宇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钢结构高效抗震体系研究》的试验项目之一。
由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等16个单位参编制订完成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CECS 625-2019已正式发布。
近日,理化所王俊杰团队将深冷处理与高合金钢的亚温淬火相结合,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高合金钢强度和韧性的同时提升,该项工作为高合金钢的强韧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艺指导。研究发现,深冷处理对于铁素体组织具有一定的细化效果,同时也促使铁素体基体和铁素体-马氏体晶界上析出碳化物颗粒。研究成果发表于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772, 138698,并于近日被全球工程...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徐鑫教授课题组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自清洁、超疏水、高气孔率,隔热和隔音的轻质混凝土。相关研究以“Simple fabrication of concrete with remarkable self-cleaning ability, robust superhydrophobicity, tailored porosity, and highly...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