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微生物药物学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微生物药物学 B类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511 秒)
2023年9月26日,海南大学食品学院与工程学院及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张家超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个体药物反应”的认识” 从益生菌与洛伐他汀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发表于微生物组高水平期刊《Microbiome》(中国科学院大类1区Top期刊,IF=15.5)。研究团队首次阐明了热带益生菌A5对洛伐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缓解机制。
2020年9月,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柴丽青同学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发表了题为“Auto-induction of intestinal first-pass effect related time - dependent pharmacokinetics of artemisinin rather than dihydroartemis...
2019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Naproxen exhibits broad anti-influenza virus activity in mice by impeding viral nucleoprotein nuclear expor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非甾类抗炎症药物萘普生(Naproxen)具有抑制A型和B型流感病毒...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带领的团队长期致力于抗菌肽资源发掘及利用,其发现的两栖爬行动物来源的抗菌肽占全球该领域抗菌肽的30%左右。该团队于2008年发现金环蛇毒来源的抗菌肽(BF-30,PLoS One. 2008;3:e3217)。BF-30具有高效、广谱的抗细菌活性,且对人体正常菌群如乳酸杆菌影响很小,是理想的抗感染候选药物。随后,昆明动物所以专利入股方式携手苏州光华集团共同成立苏州...
了解某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5株大肠埃希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 KB纸片扩散法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做药敏试验,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MEs基因。结果75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37株(49.33%)。产ESBLs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包括中介株):庆大霉素78....
调查某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999—2007年分离的2 1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结果9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各年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只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总耐药率<3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对喹啉、萘啶、吡啶[2,3-C]哒嗪环系的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建立了很好的QSAR方程。结果表明:喹诺酮3位羧基与母核的共平面性对生物活性有重要的影响;4位酮基上氧的净电荷与生物活性有一致性关系。设计了1个生物活性很高的、新母核的异噻唑骈吡啶酮类化合物。
对中国南方土壤最常发現之三种类型放綫菌的三种代表抗菌素,从化学与物理性貭与文献所报告者作了比较,发现抗菌素A-94与制霉菌素(Fungicidine,Nystatin)为同一化合物。其他二个抗菌素A-113与A-262之研究推论为属于七烯类之新抗菌素,这两个抗菌素除抗酵母菌外并具有抗原虫、流感病毒之生物性质。
国药中黄酮类的研究(Ⅵ) 桑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二报) 广寄生中槲皮素及其配糖体的分离。
甾体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该菌的野生菌丝体中有含量很高的多种甾体类化合物。然而人工培养的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很少积累甾体类化合物。为了分析导致野生菌丝体和培养菌丝体甾体类成分差异的原因, 本研究采用80%乙醇在室温下对菌丝体进行提取, 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总甾体类化合物, 并以GC-MS 和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与此同时, 桦褐孔菌用基本培养基(葡萄糖2%, 酵母膏0.5%, KH2PO...
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在临床上造成的感染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枸橼酸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耐药性日益突出.枸橼酸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特异性的β-内酰胺酶,而且不同种枸橼酸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了解枸橼酸杆菌的耐药机制及进展,对预防和治疗由该属细菌引起的感染以及控制耐药性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以及耐药谱型。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2月自临床标本分离60 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分析其基因intⅠ、qacE△1sul 1。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60 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13.33%(8/60),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80%的仅有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
目的研究紫杉烷类化合物sinenxan A的微生物转化情况。方法分别利用两株真菌(刺囊毛霉AS 3.345 0、刺孢小克银汉霉AS 3.340 0)和一株细菌(普通变形菌AS 1.120 8)对sinenxan A进行生物转化。结果得到3个转化产物,分别为10-去乙酰-sinenxan A1, 6α-羟基-10-去乙酰sinenxan A2, 9α-羟基-10-去乙酰sinenxan A3。结论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