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部门法学 >>> 刑法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刑法学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2.016 秒)
近日,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评审委员会公布了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2014-2020)”评选结果,刑事司法学院彭文华教授著作《刑法第13条但书与刑事制裁的界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获得一等奖,刘春园副教授著作《西方刑法思想的起源与进化——以西方文学刑罚观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获得二等奖。
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组织的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2014-2020)”评奖活动,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启动。截止2021年8月15日,共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务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的67部著作参与申报。为了保证评奖的公平与公正,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特设立“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评审委员会”,评奖历经初评与终评两个阶段,已于2021年9月26日顺利完成。评委会会议严格遵循...
“前置法定性、刑事法定量”的说法,强调其他部门法的违法性决定了刑事违法性,这只不过是一种“僵硬的违法一元论”。这种观点的核心在于:在某个法律领域中属于违法的行为,在刑法上也是违法的,刑事犯罪仅在量上与行政违法、民事违法不同,进而强调在整个法领域中应当对违法作一元而非相对化、差异化的理解。抽象地看,这种主张似乎有道理。但是,一旦结合具体事例就能够清晰地看出其不合理性。例如,甲牵着自己豢养的一条猛犬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应该说,刑法的规定是明确的。但对服刑罪犯经过减刑后,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的理解却出现了偏差,是指减刑以后的剩余刑期呢,还是不包括减刑的剩余刑期。笔者注意到,司法实务中对服刑罪犯在获得减刑后又裁定假释的,假释考验期是根据减刑后的剩余刑期来确定的。对此,笔者持不同观点,...
近年来,企业刑事合规计划随着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倍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有效的企业刑事合规计划不仅可以作为企业犯罪的治理方案,也是第三方监管机构对企业进行合规评估的重要依据以及办案机关对企业作出进一步法律处理的参考。
在司法实务中,股权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对此,实务上多数判决主张股权能够成为本罪对象。在林惠荣被控侵占股权案中,法院认定被告人林惠荣利用担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便利,未经股东池某、张某2、游某的同意,伙同林明武伪造《股权转让协议》《关于同意池某股东股权转让的答复》《关于同意张某2股东股权转让的答复》《关于同意游某股东股权转让的答复》等文件,委托漳浦正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办理变更...
刑法修正案(十一)(2020年)对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的法定刑适用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见,在本罪第一档刑中,并没有关于情节的规定,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是一个客观...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广东省肇庆市诞生首个“催收非法债务罪”案例,随后其他一些省份也相继迎来了首个案例。该罪的实践落地,固然对遏制催收非法债务社会乱象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亦应理性地认识到,刑罚是把“双刃剑”,“发力”过度亦会产生“副作用”。在法律适用时,应当注意秉持谦抑的审慎原则,准确把握好如下问题:
司法实践中,用点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放火罪,关键要看点火行为客观上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及主观上是否具有放火的故意,即客观上要根据点火事实所造成的危险是否已经处于逼近实现的阶段或者状态,也要根据点火行为造成危险的直接性、可控性与高度盖然性进行因果关系判断;主观上要根据是否认识到点火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以及对此的认识程度。
在公共场所持刀捅刺他人颈部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刘某某犯罪性质恶劣,犯罪后果严重,且在行凶后继续寻找目标实施作案,人身危险性大,犯罪情节与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应当依法严惩。
日前,王某在打车时,发现前一位顾客价值6000元的苹果手机遗落在座位上,他趁司机没注意,偷偷地把手机揣进了自己的口袋,第二天卖了3000元。
自1984年成立以来,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组织、团结全国刑法理论工作者与司法实务工作者,紧密结合国家刑事法治建设和理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刑法学著作,为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和刑事法治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展现中国刑法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刑法学研究取得的辉煌业绩,推动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在全国刑法学发展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决定举办“全国刑法学...
2021年6月17日晚,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赵运锋教授应邀做题为“轻罪刑事政策适用与反思”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的方式线上进行,由法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2021年6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我院刘建利副教授申报的课题喜获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科重大项目立项支持。刘建利副教授以《生物安全的刑法保障困境及应对研究》为题申报了江苏高校社科重大项目,这一课题以生物安全的时代热点为背景,以刑法规范为依托,通过分析保障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刘建利副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医事法理论知识,为生物安全的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