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元素化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元素化学相关记录97条 . 查询时间(2.895 秒)
2023年4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课题组、李震宇课题组与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课题组合作,设计开发出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LixMyLnzCl3(Ln为镧系金属元素,M为非镧系金属元素)。得益于镧系金属元素的低电负性,以及金属氯化物良好的耐氧化性和可变形性,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可直接与锂金属负极和三元正极匹配,实现无任何电极修饰且室温可运行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A...
种子中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和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空间分布和化学形态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析作物元素吸收、转运和储存的分子机制,需要识别元素积累或空间分布的极端种质。然而,当前仍缺少一种能够高通量快速筛选种子突变体库和自然变异群体的方法。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于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形成此类矿床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微生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因素共同控制着风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但具体的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仍未明晰。为了探究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以及了解微生物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潜在贡献,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
铁元素是能够记录太阳系氧化还原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在阿波罗时代,科学家通过对返回的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样品中的铁元素主要以还原性的Fe2+和Fe0两种状态存在,仅含有极少量氧化性的Fe3+(< 1 wt%),因此推测认为无大气的月球表面和其内部均呈一种极度还原的状态。尽管如此,近期对阿波罗样品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某些样品中含有更高含量的Fe3+,比如苦橄质玻璃珠的Fe3+/∑Fe(Fe3+在总铁含...
铁元素是能够记录太阳系氧化还原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在阿波罗时代,科学家通过对返回的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样品中的铁元素主要以还原性的Fe2+和Fe0两种状态存在,仅含有极少量氧化性的Fe3+(< 1 wt%),因此推测认为无大气的月球表面和其内部均呈一种极度还原的状态。尽管如此,近期对阿波罗样品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某些样品中含有更高含量的Fe3+,比如苦橄质玻璃珠的Fe3+/∑Fe(Fe3+在总铁含...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但主要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形式存在,可利用铁元素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利用难溶性的三价铁化合物,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进化出了在根际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再进行吸收利用的机制。有研究表明,植物在缺乏可利用铁的情况下能够分泌核黄素作为电子传递的载体,从而提高三价铁的还原效率。然而,植物如何调控核黄素...
重金属镉(Cd)对生物体而言是一种有毒元素,耕地土壤中的Cd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去除污染土壤中的Cd是保证土壤长期安全利用的必要措施。植物提取(phytoextraction)是利用Cd高(超)富集植物将土壤中的Cd吸收和转运至地上部分,通过收获植物材料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一种修复土壤Cd污染的绿色技术。除了植物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植物提取效率与土壤条件也密切相关: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效营养...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商用催化剂(V2O5-WO3/TiO2、V2O5-MoO3/TiO2)适用的温度窗口范围较窄(300-400 °C),具有一些生物毒性。而且近年来,一些行业的烟气脱硝要求温度范围在120-300 ℃,因此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宽活性窗口的脱硝催化剂。由于CeO2具有优异的储放氧能力而被广泛用于催化领域,但纯相CeO...
资源波动假说认为土壤养分变化是驱动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已有研究多比较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响应整体土壤养分(包含多种元素)或单一元素(氮磷钾等)的可利用性水平变化的差异。然而,自然环境中即使同一种养分元素也会存在不同的化合物形态,其中许多形态都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例如植物既可以利用土壤中的铵态氮与硝态氮,也可以利用一些小分子的氨基酸。同理,土壤中一些有机磷与无机磷也可以被植物利用。因此,...
2022年11月12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黄群英研究员项目组在利用稀土元素改善CLAM钢耐液态金属腐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腐蚀领域知名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以液态铅铋合金(Lead Bismuth Eutectic, LBE)作为主冷却剂的铅基反应堆,因其具备安全性、易于小型化等优点,未来有望应用于内陆偏远地区、远海及航天供电。然而,LBE会对结构材料...
微量元素铁(Fe)稳态的维持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人类营养健康所必需的。植物体内铁稳态的维持需要精密且复杂的调控,其中铁信号与铁还原酶、H+-ATP酶、铁转运蛋白、小分子螯合物与Fe-螯合物复合体的转运蛋白紧密配合。早期研究揭示了非禾本科和禾本科植物采用不同的Fe吸收策略(StrategyⅠ和StrategyⅡ)。2022年来的研究进展刷新了我们对铁吸收,韧皮部运输和系统性缺Fe信号的认识。
2022年6月1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姜志忠课题组在小型铅基堆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腐蚀领域知名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罗林为第一作者,姜志忠和刘静为共同通讯作者。小型核反应堆具有功率稳定、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等优点,在海洋动力、区域供电、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液态铅铋合金作为主冷却剂的铅冷快堆在小型化方面具...
超分子化学,即“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在过去几十年取得显著进展。基于各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自组装为功能器件的微型化和智能化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在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稀土元素具有优异的光、电、磁和催化性能,以及特殊的配位特性,在国民生产和科技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单核稀土化合物相比,多核稀土超分子组装体系能够提供更多的结构优势和功能优势,但同时在结构的定向设计合成方...
2022年2月2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在调控NbFeSb基Half-Heusler(HH)热电材料性能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不仅为实验提供新的HH研究体系,也为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HH热电材料提供了一种能带工程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期刊上。
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资金和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同资助与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李天才副研究员主编的《生物矿物元素饥饿与蓄积》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22年1月出版发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