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配位化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配位化学相关记录46条 . 查询时间(2.276 秒)
在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钟羽武课题组科研人员近年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金属有机钌、铱、铂配合物,并对其基本电子、能量转移过程和光电性质开展了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利用自吸附或电化学聚合制备了功能配合物薄膜,实现分子层次近红外吸收信号调控和逻辑门电路模拟等功能(J. Am. Chem. Soc. 2015, 137, 4058; Angew....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旭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所吴思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Reconfiguring Surface Functions using Visible-Light-Controlled Metal-Ligand Coordination”(“基于可见光控制的金属...
近年来,超薄二维材料备受关注。自2004年首次通过机械方法从石墨中剥离出单层石墨烯以来,二维材料在物理、化学、材料、纳米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呈现指数增长,范围逐渐扩展到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和金属-有机框架(MOF)等不同类型。其中,超薄二维MOF是相对于体块状三维MOF而言,有一个维度的尺寸达到纳米级别的片层MOF。区别于其他二维材料,超薄二维MOF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且其...
在经典的硅酸盐结构中,由SiO4四面体共顶点连接形成复杂多样的Si-O框架。含SiO6八面体化合物则仅存在于高温高压的深层地幔中,如金红石型的SiO2和钛铁矿型MgSiO3等。在常压下,SiO6八面体目前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复合硅酸盐晶体结构中,如SiP2O7,Si5P6O25,(NH4)2SiP4O13,Rb2SiP4O13,Ca3Si(OH)6(CO3)(SO4)·12H2O和BaH2Si(P2O...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团队在黑磷界面调控领域取得新突破,发展了稀土离子配位修饰黑磷新方法,相关工作Lanthanide-Coordinated Black Phosphorus(《稀土配位的黑磷》)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微观》)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深圳先进院研究助理吴列和博士后王佳宏。近年来,与石墨烯一样拥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黑磷展现出卓越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同时具有良...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庆福团队近期在集成光致变色、氧化还原、多组分客体协同包裹及高选择性仿生催化功能的水溶性配位超分子纳米容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庆福团队近期在集成光致变色、氧化还原、多组分客体协同包裹及高选择性仿生催化功能的水溶性配位超分子纳米容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吡啶鎓盐功能基元的配体设计,新制备的Pd4L2型超分子纳米容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巨大的疏水空腔(约1880A3,比此前已经商品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庆福,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克利的合作团队,在镧系稀土发光多面体的配位自组装及其传感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首次提出将配体内电荷转移态稀土敏化和配位导向自组装相结合的策略,来构筑具有强荧光性能的镧系笼型超分子的设计思路,成功制备了目前最高发光量子产率的镧系超分子四面体(Φ=23.1%)。运用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C3对...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陈小明院士、张杰鹏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功能配位化学和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研究,在化工分离与吸附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在Science, 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Adv. Mater., Acc. Chem. Res., Chem. Rev., Chem. Soc. Rev.等期刊发...
近年来,基于超分子化学的组装理念,构筑具有有序高级结构和复杂功能特性的新物质、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光、电、磁、吸附、催化等诸多领域带来一系列突破性和开创性的进展。其中,利用“自下而上”的构筑策略,在有序配位空间内,合理预设、配置和优化金属与配体的多中心结构与光功能基元,组装具有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特性的单晶相金属-有机配位光学材料,既可体现配位超分子作为结构组装平台的独特空...
配位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为合成化学、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广阔平台。强发光和高量子产率的简单镧系稀土配合物和稀土MOF材料已被大量报道,但如何提高具有较大尺寸和三维复杂结构的多核稀土配位多面体这一类超分子组装体的发光性能却面临挑战。目前已知的稀土多面体配合物的低发光量子产率(Φ<6%),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此类材料在发光器件、荧光传感、多模式生物成像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太阳能和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有望缓解当前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氢能的途径,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技术。光催化制氢技术是基于半导体带间跃迁的一种作用机制,其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受限于催化剂成本和能量转换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通常由自然界丰富的碳、氢、氮等元素组成,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从而实现大规模的光催化剂生产。有机半导体如石墨相C3N4往往具有较宽的能...
2016年2月26日,湖南省科技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省领导郭开朗、许又声、陈向群、李友志、张大方,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庄钊文出席。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尹双凤教授研究团队的成果“新型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应用”荣获201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我校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的第5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夏海平教授、朱军副教授等在金属杂戊搭炔化学上再次取得重要进展,于2014年2月25日在《自然-通讯》上(Nat.Commun.,2014,5,3265doi:10.1038/ncomms4265)发表了题为“Planar Möbius Aromatic Pentalenes Incorporating 16 and 18 Valence Electron Osmium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