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电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相关记录473条 . 查询时间(2.297 秒)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与液相激光加工与制备实验室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电催化氮气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通过将银纳米点(AgNDs)催化剂分散在电解液中,以钛网为集流体,构筑了一种新型无负载流动相电催化体系,用于高效电还原合成氨。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 with ...
近日,北京大学马丁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了一种高密度、高分散的原子级Pt物种(单位点Pt1物种以及亚纳米Ptn团簇)和α-MoC组成的界面催化结构用于高效催化水和CO活化。相关成果以“A stable low-temperature H2-production catalyst by crowding Pt on α-MoC”为题发表在2021年1月21日Nature上(Nature, 2021,...
由青海盐湖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董亚萍、冯海涛研究团队承担的“电合成重铬酸钠闭路循环工艺关键技术及5万吨产业化”项目在青海省甘河工业园区青海博鸿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试车成功,获得结晶形貌良好的二水重铬酸钠结晶产品,产品主含量≥99.7%,达到工业重铬酸钠优级品标准。这标志着青海盐湖所电合成重铬酸钠绿色循环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也预示着青海博鸿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迈入铬盐生...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天津大学梁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发表题为“Engineering Nanoreactors for Metal-Chalcogen Batteries”的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纳米反应器在金属硫族电池中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金属硫...
不断发展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动力汽车市场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来说,提升能量密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活性物质负载量(即制备厚电极),从而降低集流体等非活性组分占比。然而,电极厚度增加会导致离子和电子传输距离增加,电极极化严重,电化学性能大打折扣。目前的厚电极研究工作多聚焦在集流体和涂覆工艺的优化上,活性物质负载量的增加是以一定程度牺牲电极电化学性能或体积能量密度为代价实现的。...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曹荣、副研究员黄远标团队,与研究员柴国良合作,在含有周期性排列的Cu-O4结点的导电铜基金属-有机骨架上通过电还原处理,在导电金属-有机骨架基底上原位构筑了均匀分布的单一类型的Cu2O(111)量子点,并通过释放的羟基稳定中间体,从而实现了将CO2高效的转化为CH4,选择性最高达73%。通过导电性测试,证实电化学处理前后的材料均具有优异的导电...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荣和黄远标团队,和柴国良研究员合作,在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项目资助下,在含有周期性排列的Cu-O4结点的导电Cu-MOF上通过电还原处理,成功在导电MOF基底上原位构筑了均匀分布的单一类型的Cu2O(111)量子点,并通过释放的羟基稳定中间体,从而实现了将CO...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A05组近年来基于所发展出的一种具有一体化结构的超级电容器(Adv. Funct. Mater. 26: 8178-8184, 2016;中国发明专利:2013101370105, 2013101680826),为电化学储能器件向轻薄化、高柔性等功能化方向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近期,该组博士生陈鹏辉在解思深院士和周维亚研究员的指...
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温珍海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水系电化学能源体系开展了系列创新性地探索研究,通过设计具有pH敏感效应的阴、阳极反应,构建具有“混合碱/酸电解液”的电化学体系,将酸碱中和反应的热能以电能(电化学中和能)的形式进行收集,能够突破传统水系电化学能源体系的性能瓶颈:一方面可以优化阴、阳极电化学反应的pH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水系电池的工作窗口(>1.23 ...
近日,我所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杨栋研究员团队合作,利用咪唑基离子液体钝化钙钛矿的表面、改善钙钛矿薄膜的电荷传输,从而制备出高效率的钙钛矿电池。钙钛矿薄膜作为钙钛矿电池的核心部件,是影响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其一般是通过前驱体溶液挥发溶剂制备。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钙钛矿薄膜容易在其结晶的晶界和表面产生缺陷,导致钙钛矿易被分解以及产生非辐射复合,严重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王浩敏研究员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李群仰教授团队合作首次报道了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具有不同扭转角的双层石墨烯研究工作,并发现小扭转角双层石墨烯的局域原子重构对其垂直电导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Abnormal conductivity in low-angle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于11月20日在线发表于...
2020年11月16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长文形式刊发了我校能源学院冯光教授团队关于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加盐提高含水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Adding salt to expand voltage window of humid ionic liquids)。我校为第一单位,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别为能源学院博士...
电催化氮还原(NRR)因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和CO2零排放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绿色、可持续的氨生产策略。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广泛研究了各种各样的NRR电催化剂。然而,由于N2分子固有的热稳定性以及伴随竞争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NRR通常面临诸如反应活性低和选择性差等缺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最近,二维共价有机骨架(2D-COFs)的新型能源应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电催...
仿生人工肌肉纤维可在外部刺激如电压、电流、温度、压力、光线、湿度等的作用下产生可逆的收缩、转动等类生物肌肉形变响应,该材料在软体机器人、假肢、外骨骼及温度调节服等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些年,仿生人工肌肉纤维的发展备受关注,是智能材料领域研究热点。电化学离子驱动(Electrochemical ion pumping actuation)具有驱动电压低、无明显热效应、易于精确控制等优点。然而目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赵成龙博士、陆雅翔副研究员、胡勇胜研究员团队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Prof. Marnix Wagemaker及法国波尔多大学Prof.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预测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构型的方法,并在实验上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成果以“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