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物理学”相关记录582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获得第六届纳米研究奖(图)
院士包信和;第六届;纳米研究奖
2021/11/3
2019年6月23日,在长沙举行的第十四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上颁发了第六届纳米研究奖(Nano Research Award)。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因其在纳米限域催化研究领域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这一殊荣。同时获奖的另一位科学家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Omar M. Yaghi。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生物质 催化转化
2019/6/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王爱琴、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多功能Mo/Pt/WOx催化剂,首次将纤维素“一锅”高效转化为乙醇。相关工作发表在《焦耳》(Joule)上。纤维素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可大量来源于农林废弃物,其不可食用的特征使其成为理想的可再生碳资源用来生产燃料和化学品,纤维素乙醇是最重要的生物燃料之一。...
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具有缓解环境压力以及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石峰课题组致力于CO2催化活化和定向转化合成甲基胺及甲酰胺研究(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17, 5, 5758; Chem. Commun., 2014, 50, 189; Chem. Sci., 2014...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杰和副研究员马继平等在乙酰酮修饰锰氧化物L酸催化胺选择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性质是影响催化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如在不同锰氧化物表面上,有机胺可选择氧化脱氢制有机腈,或氧化偶联制亚胺,但是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策略对其选择性精准调控。该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有机羧酸对...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秀莲、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带领团队在合成气定向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C-C偶联的精准调控一直是C1化学最核心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煤和天然气高效利用的关键。该团队近年来提出了OX-ZEO催化剂设计概念,通过部分还原的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纳米复...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陈吉平和张海军团队,在焚烧烟气中高毒性氯代芳构化合物的氯化生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上。该工作被期刊选为当期的Supplementary Cove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预言高密度铁电新冰相(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密度 铁电新冰相
2019/4/30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曾晓成研究组与杨金龙/袁岚峰研究组以及大连理工大学赵纪军研究组合作,理论预测了一个新的高密度铁电冰相,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26日的《自然-通讯》上。文章标题为Room temperature electrofreezing of water yields a missing dense ice phase in the phase diagram(《室温电致水结冰:相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叶茂、中科院院士刘中民团队在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纳米孔晶体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学品分离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纳米孔晶体材料有各类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等。由于纳米孔道的尺寸限制,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傅强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通过将纳米氧化物限域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中实现高效催化过程,证明了限域微环境在调控催化性能上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催化活性中心所处的微环境能够对催化体系的物理和化学状态产生强烈的限制作用,从而可以有效调控催化性能,这一“限域催化”效应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邱洪灯带领的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率先利用水滑层不完全覆盖氧化石墨烯部分燃烧策略,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制备多孔石墨烯的新方法(图1)。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盐模板的含量可以实现多孔石墨烯孔径的精确调控。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真空抽滤法制备出多孔石墨烯分离膜,实现了钠、钾离子的高选择性分离。相关结果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玉奇、李刚等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于霆和复旦大学教授丛春晓合作,在二硫化钨谷极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内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杂志上发表。利用能谷自由度作为信息载体的谷电子学近年来吸引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其在谷电子学器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控制电子在不同能谷中的数量,进而产生谷极化是...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龙团队,基于生物兼容的人工合成高分子和天然活性大分子制备物理交联水凝胶的策略,成功开发了聚乙烯醇(PVA)+κ-卡拉胶的复配水凝胶墨水。借助墨水直写(Direct ink writing)打印技术,实现了复杂水凝胶结构的精细打印制备,包括水凝胶管、三维支架以及耳朵等。通过冷冻-解冻循环后处理技术,在水凝胶结构中形成物理交联网络,从而制备出高强度、耐溶胀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美的合作研发出无焰燃气热水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美的 无焰燃气热水器
2019/3/20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李为臻研究员团队与美的公司合作研发的无焰燃气热水器,3月14日至17日,在上海2019年度中国家电与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荣获中国家电协会颁发的“AWE艾普兰产品奖”并荣登产品奖榜首。燃气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虽然是清洁燃料,本身不含氮氧化物(NOx),但其燃烧后出现蓝白色高温火焰时,会导致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热力型NOx;而其燃烧出现黄色低温火焰时...
2019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组织有关专家,在兰州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钴蓝/凹凸棒石纳米杂化颜料的创制与产业化”和“枸杞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行了验收。中科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张怀刚、兰州化物所副所长周峰和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王兵等出席了验收会,中科院兰州分院院地合作处处长金健主持了...
最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森苗团队设计了一类新型的手性硼基配体。他们以简单易得手性1,2-二胺和1,2-氨基醇为手性源,经过简单的反应实现了一系列手性双齿硼基配体的首次合成,并确定了其中一个配体的铱络合物的单晶结构(图1)。利用这些配体,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配位键导向的过渡金属铱催化的芳基碳氢键的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硼化反应(图2)。他们以潜手性的二芳基甲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