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化学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物理学相关记录582条 . 查询时间(4.368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宁、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和研究员王峰团队合作,在绿色合成环己烷类含氧化学品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共同通讯作者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和1,4-环己烷二甲酸(CHDA)是精细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单体,通过其生产的聚酯比传统的PET具有更高的玻璃化温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
N-甲基化胺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制备染料、合成树脂、医药和农药等,创制高效的多相催化材料实现N-甲基化胺的清洁合成对碳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峰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多相催化的胺类化合物清洁合成的研究工作,成功发展出以二氧化碳/氢气、甲醇、甲醛/氢气和丙三醇等为甲基化剂的N-甲基化反应催化体系,为N-甲基胺提供了高效、绿...
近日,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团队孙剑和葛庆杰等设计了一种多助剂共存的铁基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高选择性制取线性a-烯烃。论文发表在《通讯—化学》上。研究团队首先解决了CO2加氢直接转化制燃料汽油的技术难关。又首次提出了CO2加氢直接转化为高值化学品线性a-烯烃的新路线。线性a-烯烃是一种非常重要且附加值极高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高级润滑油、聚烯烃等生产领域。但该产品的生产长期依赖...
应机械工程学院设计科学与基础部件研究所邀请,3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志光研究员做客“百年机械 致远论坛”,为在场师生作学术报告。荷叶为什么能“出淤泥而不染”?水稻叶上为什么能挂上“晶莹的露珠”?郭志光研究员给出了答案。他从荷叶、水稻叶表面的水珠等大量的植物叶子观察到精细的微纳二元结构是超疏水的原因;而从苎麻叶表面观察发现了微米长纤维形成的第二类超疏水结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研究院刘超研究小组长期致力于基于羰基化合物转化的有机硼化学研究,成功发展了醛、酮类化合物的直接催化脱氧双硼化转化体系,为新型有机偕二硼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径(J. Am. Chem. Soc.)。近日,刘超小组与夏春谷小组首次通过使用广泛存在且容易获得的羧酸作为酰基源与偕二硼化合物构建烯醇硼物种,随后与亲电试剂反应的形式,成功实现偕二硼...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与厦门大学教授王野、程俊等合作,在甲醇C-C键偶联直接制乙二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甲醇经可控的C-C偶联反应制备C2或多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是化学领域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反应。当前甲醇C-C键的偶联反应主要局限于羰基化反应和脱水偶联制备烯烃或芳香烃,即MTO或MTA过程,其特点是难以高选择性获得特定产物。保留甲醇分子的C-OH键而选择性...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峰研究员和崔新江博士编著的《Catalytic Amination for N-Alkyl Amine Synthesis》一书由Elsevier/Academic Press出版社正式发行。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催化课题组多位老师和同学参与该著作部分内容的编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孙剑和葛庆杰研究团队在CO2催化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一种多助剂共存的铁基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高选择性制取线性a-烯烃。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若能利用CO2为原料,将其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不仅可实现碳减排,还可减轻对煤、石油等传统资源的依赖,...
近日,我所王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铈界面酸碱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发现在部分氧化的钌簇与二氧化铈界面处,存在由氧空位与界面氧(Ru-O-Ce)构成的路易斯酸-碱对(Interfacial Lewis Acid-Base Pair),证实了界面氧为氢传递跳板,提供适宜的质子,从而实现了在无酸添加条件下,以乙烯、甲醇和CO等低碳分子为原料,一步高效催化转化生成新的C-C和C-O键,制备重要含氧化...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近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全省入选2017年度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各类层次人选名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3名科研人员入选。其中,邓伟侨、章福祥、李国辉入选“百层次”,刘晓艳、徐兆超、陈庆安、黄延强入选“千层次”,李仁贵、孙剑、汪涛、周雍进、郭建平、耿旭辉入选“万层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快速分离与检测研究组研究员李海洋,利用一种TPG构型离子门,在不损失离子灵敏度的前提下,研制出一种分辨能力(R)超过100的离子迁移谱技术。该技术有望提高商品化离子迁移谱仪器对爆炸物及化学战剂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仪器的误报率。相关研究结果被Analytical Chemistry收录。离子迁移谱技术研究领域面临着如何实现离子迁移谱分辨能力提高的同时,不损失其对不同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温分子筛酸碱催化与精细化学品合成创新特区研究组黄声骏团队在硅铝分子筛性质可控调整研究中,首次实现了“脱铝”—“脱硅”过程的桥接。黄声骏团队的这项研究首次成功进行了“脱铝”与“脱硅”方法的桥接,通过简便、易实现的水蒸气处理与碱处理联合方法,克服了分子筛高铝含量与大颗粒尺度的双重限制,成功在高铝含量的MFI分子筛中构造了集中、可控的微孔—介孔多级孔结构,并保有丰富的强酸中...
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我所张东辉研究员名列其中,当选化学部院士。 11月29日上午,在连所领导刘中民、毛志远和金玉奇来到张东辉的办公室,代表全所向张东辉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并与张东辉就光源二期、人才引进与培养和近期工作等进行了交流。下午,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洪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等单位领导陪同下来所向...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团队在CO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串联式催化剂体系上直接将CO2高选择性的转化为低碳烯烃。利用清洁能源制H2和CO2加氢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是将温室气体CO2资源化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是有机材料合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化工原料,而传统的合成方法主要是石脑油的裂解和煤经甲醇制备,均需要依赖化石资源(石油和煤)。因此,利用C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