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应用化学相关记录403条 . 查询时间(2.57 秒)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功能与寿命可调控的农用覆盖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与产业化”执行年度工作进展汇报会在长春召开。该项目取得多项重要进展,我国农膜研发与应用正在朝多功能、长寿命、可调控、低成本、能降解、专用型方向发展。
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贺强教授团队在光驱动纳米马达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光驱动炭基瓶状纳米马达的非连续超扩散动力学”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宏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廖升荣与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张立明及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Giuseppe Zanoni合作,以南海海洋所为第一单位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题为Bifunctional Ligand Enables Efficient Gold-Catalyzed Hydroalkenylation of Pro...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在CRISPR基因编辑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工作Enhanced Cytosolic Delivery and Releases of CRISPR/Cas9 by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for Genome Editing(《用于基因编辑的黑磷增强型CRISPR/Cas9运载与释放系统》)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刘永宏研究员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廖升荣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张立明教授及意大利帕维亚大学Giuseppe Zanoni教授合作,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第一单位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 Chem. Int. Ed., 2017年影响因子为 12.102)上发表题为Bifunctional Ligand Enables Efficient Gold-Catalyzed Hydroalkenylati...
近日,聂舟教授课题组在细胞调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A DNA-mediated Chemically Induced Dimerization (D-CID) Nanodevice for Nongenetic Engineering of Receptor to Control Cell Behavior”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
2018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本忠应邀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做客“应用化学系列讲座”,以《创新研究三部曲》为题作报告。报告会由研究员王利祥主持,中科院院士、长春应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洪杰为唐本忠颁发了应用化学系列讲座纪念牌。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我校教育学部教授于伟、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梁茂信、化学学院教授张前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理海大学教授Zicheng Yu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据悉,全国共有80所高校的148位教授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我校获批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五位。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郑文富带领的课题组发表了非病毒纳米载体递送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系列非病毒的纳米载体,这些非病毒纳米载体可以高效递送CRISPR/Cas9系统到体内,为拓展这一强大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应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Thermo-triggered release of CRISPR-Cas9 system by lipid-enca...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强辉教授课题组最近发展了新型的二价钯启动的“Borono-Catellani”反应以及利用Catellani反应高效构建具有季碳中心的四氢化萘及二氢化茚类化合物,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10.1002/anie.201803865,影响因子12.0)及《ACS催化》(ACS C...
聚乳酸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因其性能与现有聚乙烯等塑料相近,但可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重要替代材料,并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巨大潜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简称“STS计划”)“生物基聚乳酸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近日通过验收。该项目实现了不同性能聚乳酸制备和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突破,建成2.5万吨总产能聚乳酸生产线,聚乳...
钇铝石榴石(YAG)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热性能以及高温稳定性,稀土掺杂YAG透明材料是目前性能最好、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固体激光器用增益介质材料,对我国国防科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在辐射探测闪烁体、LED等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目前,YAG透明材料以单晶和透明陶瓷为主,前者主要采用定向凝固技术来制备,存在晶体生长周期长、成本昂贵、尺寸和掺杂浓度难以提高等问题。YAG透明陶瓷主要采用粉末烧结制备方法...
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近日在线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柯福生团队锂硫电池(Li-S)突破性研究成果。 该研究采用导电聚合物(CP)和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复合电极,首次实现Li-S电池在16.8 A/g充放电电流下1000周循环,揭示了MOF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器件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被杂志社评选为VIP文章,并被选作内部封面展示。
日前,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富碳材料器件工程实验室张袁健教授课题组在竞争机制驱动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8, 140, 2801, 2016年影响因子13.858)杂志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吕燕芹,张袁健教授为通讯作者。
理学院顾军渭教授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陈彧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联合发表了题为“Covalent Functionalization of Black Phosphorus with Conjugated Polymer for Information Storage”的研究论文(DOI:10.100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