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相关记录65470条 . 查询时间(2.192 秒)
中国科学院稀土配位分子笼特异性识别和分离高阶富勒烯异构体研究获进展
分子 识别 分离
2025/1/10
分子识别是生物体系的重要过程,尤其在酶-底物、抗原-抗体、药物-靶点等特异性键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985年富勒烯C60的发现,开启了三维碳材料研究的新纪元。随着富勒烯碳原子数增加,其立体和构造异构体种类呈指数级增长。不同富勒烯异构体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的异构效应,直接影响它们的光电、催化和生物医学应用。而由于富勒烯分子家族独特的球状结构,高阶富勒烯异构体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分离面临挑战...
为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精神,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发挥智库作用的力度,2025年1月3日至2025年1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国家安全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交流会暨学科评议组第16 次全体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青海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周强教授、陈琼教授和马伟东副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
中国科学院高性能路由验证和路由查找研究获进展(图)
高性能 计算机网络
2025/1/9
路由验证和路由查找是实现安全路由和高效转发的关键技术。随着网络规模和网络流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大范围路由异常事件频发,路由查找和路由验证面临严峻的性能挑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前瞻实验室团队围绕上述挑战开展研究。2025你月8日,三项成果被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录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构建单层疏水碳点的动态界面以提高锌负极可逆性(图)
界面 电解液 反应 动力学
2025/1/8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使用痕量碳点在锌负极/电解液界面处构建动态的疏水单层,以调控锌负极的双电层结构,从而改变锌沉积/溶解反应动力学,并抑制了水腐蚀,进而提高了锌负极的可逆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价值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社会 信息 管理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2302139、72402127)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刘佳璐助理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裴思琦助理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张晓泉教授在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价值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公共基础设施技术的间接价值(Indirect Valu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Technology)”为题,于2024年11月在《管理科学》(Managemen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实现亿级原子生物分子拉曼光谱量子力学模拟(图)
原子生物 分子 拉曼光谱 量子力学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202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商红慧教授、杨金龙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刘颖高级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何晓教授等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突破量子力学物性模拟极限:亿原子级生物系统的拉曼光谱计算(Pushing the Limit of Quantum Mechanical Simulation to the Raman 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股东诉讼风险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风险 分析 管理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2202164、72332003)等资助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沈思晨、香港大学商学院教授邹宏与海外合作者在股东诉讼风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董事责任保护与独立董事质量(Director Liability Prot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为题,于2024年11月在《管理...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三线态光化学过程的量子相干调控(图)
光化学过程 量子 有机分子
2025/1/9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朱井义团队在光化学与光物理交叉领域中取得进展。该团队直接观测到量子点-有机分子构成的杂化自由基对的量子相干特性,实现了三线态光化学产率的高效磁场相干调控。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构建工程微生物组处理高浓废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合成生物学 代谢 环境
2025/1/8
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设计理念,推动了微生物组人工合成的快速发展。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对微生物组变异规律理解的局限,导致合成微生物组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仍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以酚醛废水为代表的高浓高毒工业废水治理,含有高浓度苯酚、甲醛等生物毒性极强的化合物,COD浓度高达4-5万,常规生化处理仅能降解几千COD,效率较低、工艺复杂,需要微生物组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以适应剧烈的环境波动,维持稳定高效的处理效...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原子氮聚合物常压合成(图)
原子 聚合物 合成
2025/1/9
颠覆性含能材料指的是能量密度比常规含能材料高一个量级以上的新一类高能量密度物质,是含能材料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典型代表之一为聚合氮化合物。氮气分子由N≡N三键组成,约为946kJ/mol的键能成为储存最强化学能的双原子分子之一,因此,氮成为含能材料的重要组成。理论预测,氮分子在高压下将转化为N-N单键组成的具有立方偏转结构的原子晶体即聚合氮(cg-N),其中N-N单键的键能约为160kJ/mol。由...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大连化物所发布“电池数字大脑PBSRD Digit 2.0”(图)
电池 系统 智能
2025/1/10
2025年1月6日,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陈忠伟院士、毛治宇副研究员团队联合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一代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数字大脑PBSRD Digit 2.0。该产品已成功部署于多个储能系统的云端平台,包括双登西藏大储电站、华北工商储能电站等,提升了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日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著作《生命意义研究》英文版正式出版。该书是孙正聿公开出版的第四部英文版著作,由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杨梅教授团队翻译,于2024年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此前,孙正聿教授已有《哲学通论》《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与我们》三部著作被译为英文,在国外相继公开出版。
日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贺来教授著作《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韩文版正式出版。该书于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于202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版,此次由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权赫律老师以修订版为基础进行翻译并于2024年在韩国宝库出版社出版。
中科大学提出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图)
甲烷 氨动力发动机 氢气
2025/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姚涛、王占东,副教授李洪良团队合作,在氨动力发动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并验证了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国内油价新年首调将至:上涨与搁浅可能性并存
油价 搁浅 美联储
2025/1/6
国内成品油2025年第一轮调价窗口将于2025年1月2日24时开启。综合机构观点,本轮调价上调与搁浅可能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