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先秦哲学相关记录1101条 . 查询时间(2.632 秒)
本文认为,“使民相亲”,建立诚信的社会,是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四篇简文共同拥有的思想内涵。因此,本文打破了这四篇简文各自独立成篇的局限,把它们在建立诚信社会这一思想上整合起来,抓大放小、穷源反本地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本文不仅分析了这四篇佚籍在这一思想内涵统领下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烘托的理论指向,而且从先秦儒家哲学的宗教性出发,论证了建立诚信社会三个重要的途径:...
《周易》震卦說解     震卦  周易       2008/11/10
震(震下震上)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繼明按:舊說解震為震驚,于本義不合。至近代,高亨、李鏡池諸先生皆以為是雷(見《周易大傳今注》及《周易通義》)。以震為雷,固然可以通[①],但於下文“震遂泥”則稍牽強。而若以震為地震之震,則文從字順矣。
:《易纬》一书编定于西汉末,但其中的一些思想内容形成较早。本文对《易纬·乾凿度》所载“五德终始术”思想作了初步考辨,认为此术为战国时邹衍师徒所创,采用了战国时《殷历》历数和时令思想。对《乾凿度》“五德终始术”的算法和内容,以及当时如何应用此术推算帝王受命,本文作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指出,“五德终始术”作为一种历史观,凸显出历史运行的数的必然性。
《周易》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二千多年来一直未有共识。汉代称为“象数”之书,两晋以后称为“义理”之书,也有人认为是“卜筮”之书,近现代人称其为“哲学”之书,“科学”之书,“历史”之书,“中医”之祖源,“军事”之祖,“管理”之书,提法多种多样。作者认为,上述认识有其正确一面,反映了《周易》一书的部分功能和作用,但从根本上来看仍有偏颇之嫌,没有反映《周易》的本质特性。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了很久一段时间,在媒体以及超级畅销书的推动之下,更有“白热化”之势。中华民族似乎忽然找到了丢失已久的传统,迫切想重拾传统价值与文化尊严。
从“六位”到“三纲”     三纲  六位       2008/11/7
本文据荆门郭店楚简以及马王堆黄老帛书等出土资料,辅以传世文献,探讨“六位”到“三纲”的源流。经过分析,指出“三纲”所论的对象君臣、父子、夫妇,是战国多数学派阐发、评判思想的归宿和标准,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的定义;但是各家思想的出发点并不一致。董仲舒所倡导的“三纲”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阴阳思想而非儒家传统思想。这其中的原因,与战国、秦汉时期儒家的政治命运以及思想界的互动有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儒家虽然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帛书《五行》曾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过,除了“经”外还有“说”,当时多数学者根据其内容推定为孟子后学的作品。时隔二十年之后,竹简《五行》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有“经”而无“说”,由于郭店一号楚墓的年代较早,现在多数学者已倾向将其与子思之儒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对于帛书《五行》“说”应该如何定位?是将其与“经”一起前提到子思之儒,还是像以往所认为的仍将其看作孟子后学的作...
200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蒋庆的《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以下简称《政治儒学》),该书出版后毁誉之声皆有,但诋毁之声要多于赞誉之声,有的学者甚至进行了嘲讽和攻击[i],而更多的学者是在“同情之理解”的视角下对该书提出批评。近段时间,受康晓光老师《中国归来》一书的提醒,我认真的阅读了《政治儒学》,感觉蒋庆提出政治儒学切中当前学术、文化和政治发展上的时弊,有必要重新评...
荀子的性惡論在歷史上少有鮮明、公開與直接的繼承者,自宋代以來還遭到強烈的貶抑和排斥。然而性惡論是荀子在「意謂」層次就著特殊的人性概念所建構起來的,只是荀子針對特殊時代情境的一個應機的表達而已。本文旨在超越時代情境的制約,對荀子「性」與「善」兩個概念的定義稍加修訂,從「蘊謂」層次重新建構荀子的人性論。我們發現,就深層義蘊而言,荀子的人性論其實仍可歸為某一種(異於孟子的)類型的性善觀,而這應該才是對荀...
我是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著作的仰慕者。他的书读起来就像小说,让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和不那么著名的人物充满活力、栩栩如生。
今观先秦诸家之学,发现各家学说是针对不同的假定对象而成其说的。因各自指向不同,故各家功用不同,特征不同。在此,仅就法儒道三家尝试进行比较解析,以期得管中窥豹之功。一、法家:恶人学说法家学说主要是韩非建立,其理论前提是人性论,在人性问题上,韩非与其师荀子相近。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他认为,恶是人的自然本性,善则是人为的结果。
“5·12”汶川大地震后,举国表现出了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我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从《左传》可以看到,在春秋时期,中华民族对救灾赈灾就非常自觉与重视,甚至以盟约的方式明确救灾责任。面对灾害,一方面,诸侯国内部组织自救,另一方面,诸侯国之间相互救助。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思想、精神与传统,这个优秀传统在汶川大地震后绽放为“5·12”抗灾精神。
港台现代新儒学在牟宗三先生1995年逝世之后可以说走完了一个阶段,此后进入后新儒家的发展时期,在台湾出现了以李明辉为代表的具有“护教”倾向的新儒学发展路向和以林安梧为代表的“批判”倾向的新儒学发展路向。
郭店楚简学札     楚简  郭店       2008/11/7
简本没有排击儒家的思想,儒道早期曾和平共处,而非一直水火不容。1. 王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其中,“绝圣弃智”和“绝仁弃义”一直被当作排击儒家最为坚决、毫不留情的名句。但是,其在简本中则作“绝智弃辩”和“绝伪弃诈”。“绝伪弃诈”是裘锡圭先生初释,庞朴先生释为“绝为弃作”,[1]许抗生先生释为“绝伪弃虑”,[2](p.102)似乎更为允洽,尤其是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