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00条 . 查询时间(0.863 秒)
此文系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宗教•文化•社会”讲座系列所作演讲的提纲,时间是2001年6月24日。演讲曾引发热烈的讨论。讲座系列中,还有美国著名神学家、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 C. Neville)教授讲“波士顿儒家”(6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吴梓明教授(6月23日)讲“香港的宗教”,三次讲座从不同的侧面...
“论战”一语似乎不见于中国典籍,较为相近的“论难”一词,倒是在《汉书》、《后汉书》已经多见。相比较而言,“论战”似乎更能够凸显“以文字决胜负”之意,而“以文字决胜负”显不为国人所好。“舌战群儒”似乎颇有“论战”的气象,但“舌战群儒”一般属于“宫廷议论”之类,通常已经设定了裁决者,汉昭帝年间召开盐铁会议,御史大夫桑弘羊“舌战”众贤良、文学,就是一例。 二十世纪以降,“论战”勃兴,大大小小不计其数,...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编者按:“新传统主义丛书”自首本问世,本报一直给予密切关注,首先刊发有关《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文森著)的书评,继而组织数位知名学者座谈《断裂中的传统》(郑家栋著)。最近,该套丛书又推出七种,本报特就“新传统主义”这一文化主张的内涵、缘起和意义等采访丛书主编郑家栋先生。郑先生素以研究当代新儒家著称,本报曾作介绍。世纪之交,诸种“主义之争”甚嚣尘上,郑先生悄然标举“新传...
《哲学的锁钥》序     儒学  哲学的锁钥  西方哲学       2007/9/18
前不久蒙叶秀山先生惠赠新出版的《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一书,叶先生在该书“前言”中说:“你要问我什麽是‘哲学’,我简单地可以告诉你,‘哲学’原本是‘通学’。就是说,‘哲学’的‘道理’,到哪里都能走得‘通’,只要你的哲学道理不是胡来的,那麽,它就不会‘碰壁’,任你‘铜墙铁壁’也挡不住它。那麽,中西的哲学为什麽反倒不能互相‘通’过去?”这段话看似平常,其中实在是包含了许多的甘苦!
按郭沫若对《管子》四篇的研究,“心术”即“心之行”,“术”与“行”同指“道路”。[1]《性自命出》讲“心术”、“心之行”,《五行》讲“德之行”,二者的共性是显然的。按,从字源上看,“德”字从直从心,楚简上“德”字就写成“悳”。然而“直”是“循”之本字,那么,“德”即“心之循”,也即“心之行”。[2] “德之行”岂不成了“心之行之行”了吗?简言之,“德之行”就是心灵流行的路径、现象和方法。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郭店楚简  孟子  心性论  情       2007/9/17
内容提要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四端七情”恰恰是天人之际的纽带。性善论既是道德理性普遍主义的提扬,又...
在金岳霖先生的及门弟子中,沈有鼎、殷海光、王浩和冯契四人是佼佼者。在纯哲学与哲学史研究方面,冯契的贡献最大。金岳霖本体论为冯契提供了哪些哲学前提?冯契在哪些方面改造了金先生的元学,并进而成一家之言?冯契哲学自身的内在张力如何,他给我们预留了哪些尚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科学与人文、理性与非理性思潮之沟通整合的视域,来回答以上三问。
佛教舆现代人的精神修养     佛教  精神修养  现代人       2007/9/14
随着现代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日益扩大和深入,从而获得了对人类生存客观环境越来越多的主动和自由;在一些发达国家里,社会物质生产也由此而得到极大的财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舒适。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与此同时,由人类创造的现代高科技,也正在滋长出一种自己的力量,而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和烦恼。例如,众所周知的地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的问题,就是令人万分不安的烦恼之一。
具有多层涵义的实学是一个具有多层涵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元气实体之学,道德实践之学,又有经世实学和实测实学,还有考据实学和启蒙实学等。其中经世实学是中国实学的主流和核心,经世实学的基本精神是主张“经世致用”既表现为揭露与批判在田制、水利、漕运、赋税、荒政、兵制、边防、吏治、科举诸方面的社会弊端,又表现为提出与实施各种旨在改革时弊的救世方案。同时,在学术上还包括明经致用论和史学经世论,把治经考史看作是...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6日至10日在杭州、上海两地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近120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儒家民主主义     儒家  民主主义  美国实用主义       2007/9/12
众所周知,一些西方人对自己的民主制度深感骄傲。这些人对中国的看法大抵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极权国家;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都在各种各样的束缚之中,人民已经习惯了与锁链相伴的生活。这两种看法都明显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虽然第二种看法显得还较有同情味。不可否认,这些人对中国通常很真诚,但是,他们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要看看他们批评中国政府制度和政治实践时所用的语言就可...
亘先无有,[1]质、静、虚。[2]质,大质;静,大静;虚,大虚。[3]自厌不自忍,[4]或作。[5]有或,焉有气;[6]有气,焉有有;[7]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8] 有无之辩和气的思想《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3期[释义]。
近年来,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与生态危机的深入反省密切相关,中国哲学的“生态意蕴”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拟对中国哲学所蕴涵的“文化生态模式”的基本理论特质予以探讨,并进而申论其“后现代意义”。这里所谓“文化生态”,是指由构成文化系统的诸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文化生态模式”则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而之所以探讨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后现代意义”,主要...
汤用彤与胡适     汤用彤  胡适    密藏       2007/9/12
父亲于1922年夏获哈佛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经梅光迪、吴宓推荐,接受了东南大学刘伯明校长的邀请,出任该校哲学系教授。时《学衡》杂志创刊号已于是年元旦推出。回国后,父亲即参加了《学衡》,后并被目为“学衡派”。该学派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持批评态度。父亲为《学衡》杂志写了许多文章,而大多是与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史有关的,如《释迦时代的外道》、《印度哲学之起源》、《佛教上座...
《连山》《归藏》不见于《汉志》,历来学者大惑不解。其实,二书就包含在《汉志•数术略》“蓍龟家”所录“《周易》三十八卷”之中。“三代之易”为东汉“近师”晚出之说。汉人所见《连山》《归藏》皆为《周易》的衍生物,其成书与《易传》的时代相先后。此外,对“殷人用卜,周人尚筮”、“易”之所以名“易”,以及周代易筮之法的衍变等相关问题,亦作了尝试性的论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