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伦理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伦理思想史相关记录276条 . 查询时间(2.574 秒)
四、儒家家庭伦理面对公民伦理的可能局限和补充儒家家庭伦理源远流长,有其曲折的发展过程及深厚的人文传统。这一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迥然有别的人文传统,在面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对台湾的冲击及所带来的日益成形之台湾公民社会影响,有格格不入之处,也有可对之批判、启发和转化处。若将儒家家庭伦理与自由主义公民社会之伦理予以对比,则我们可初步发觉到其间的异质处。首先,我们可大略的举出,在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中,儒家社会...
子女对父母所当尽的伦理主要是孝道。儒典中所表述的孝道可综合于养亲、继志述事及慎终追远的丧葬祭祀之礼。《周礼·大司徒》述孔子之言:"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然后能事亲。"孟子以遮拨法谓不孝的行为有五种:"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
王殿卿核心价值观从传统中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从众多中华传统美德概念当中,精选和确定一些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易于人们所接受,又能成为易记利行、人人皆知、“化民成俗”的美德,是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核心道德,就是中国和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作为常“道”,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了中华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它是我国传统道德之纲,它牵动、影响和辐...
正所谓山不转水转,一度成为“封建沉渣”代表的“仁义礼智信”,日前又受到青睐———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提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礼崩乐坏”的市场经济转型期,从传统道德理念中寻找有用成分,以重构今日的道德框架,不啻于一个富有远见的倡导。但我有些惶恐地假设,当这一倡议触及实践时,难免还要碰到一些现实的难题———  比如,“仁义礼智信”如何真正纳入现...
“孝”与当代“孝育”(二)       孝育       2007/12/6
1年底月)上海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前礼务村,有位张姓83岁的老人逝世,他两个儿子争吵打架不给老人火化。11天过去了,老二一家没有再露面,老人的尸体在房间里停了11天。  看了以上诸件,令人发指!可气,可恨,可怜,又可悲。这些无情、无义、灭绝人性的不孝的逆子,真是丧尽天良!尽管以上不孝事例终归是少数,但它使人们看到了孝道建设的迫切性。            “孝”与公民道德建设  孝,作为一种基础道德,...
拒绝作证,并考虑到对这些特殊社会关系进行保护的理由:可能破坏亲情,危害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伤害亲情伦理。这一法律草案的起源,在笔者看来,充分考虑了人性和道德因素,特别承认和接受了儒家强调亲情、强调家庭、强调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是我国立法朝着法制化、人性化健康轨道迈进的一大进步。笔者还想知道:刘清平等先生能否接受这种体现了儒家“亲亲相隐”思想的进步法制观念?令人感到吊诡的是,儒家的这一有益的价值资...
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不廉也。君欲赦之,上之惠也;臣不能失法,下之义也。’遂不去鈇锧,刎颈而死乎廷。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石先生乎!’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司直。’石先生之谓也。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不直人,善废而不悒悒,蘧伯玉之行也。故为人父者,则愿以为子,为人子者,则愿以为父,为人君者、则愿以为臣,为人臣者,则愿以为君。...
心所在,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子之间的相互情感流露、相互保护是最自然不过的行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也表明,家对于人类来说是普遍而永恒的。一个家系的延续是通过子女、婚姻之间的血缘继承下来,抽掉“自由个体”的家庭是虚幻的。在现代社会的今天,西方文明在强调个人平等自由的同时,日益反思忽视家庭群体价值的代价。在后现代西方工具理性的情景下,过分膨胀的个人主义养成了六亲不认的社会风气,强调权利而轻义务的诉讼制...
摘要:本文从儒家“亲亲相隐”的伦理观出发,探讨了儒家血亲关系中个体、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网络联系,批评了无视全球伦理差异、强调“自由个体”的“他律伦理学”。本文认为,不同与西方的“自由个体”的是,儒家的个体显示了相互关联的本质特性。并且,重视家庭、重视血亲群体是中国道德伦理的特点,它弥补了西方公共道德的抽象性和僵化性。其次,本文追溯了“亲亲相隐”的法律历史和古今中外采用此原则的理据,并说明在我国的司法...
谈“恻隐之心”(二)     恻隐之心       2007/12/6
”的“道德”行为,实际乃生物族类经由竞争为维护、延续生存的情感本能产物。“道德并没有其他可以证明的最终功能”(第156页)。所谓“同情心”、“恻隐之心”、“不安不忍”的真实根源,不过如此。这与上面牟宗三讲的道德形而上学对照起来,真是一天上,一地下,一如此高远神圣,一如此低俗平凡,交相辉映,煞是有趣。问:关于这个道德“本能”还有什么说法么?答:最近(2007年1月29日)Time杂志有一篇题为《我们...
谈“恻隐之心”(三)     恻隐之心       2007/12/6
夫妇兄弟朋友”的伦理体制和善恶观念,使人性能力得到了具有强大动物本能基础而又理性化了的人性情感的支持。儒家先讲“老吾老”,而后才是“以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后才是“以及人之幼”,由亲及疏,由近及远,这就是“能近取譬”“爱有差等”和“道始于情”。历史证明,这种以理性化的自然情感为基础比以理性原则为基础的墨家的平等的“兼爱”要持久和优胜(参阅拙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墨家初探本》)。培育这种由亲人而...
中庸篇》中有云:“仲尼祖述尧舜”;无独有偶,《孟子•滕文公上》中则亦云:“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由此可见,“尧舜者”乃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最直接的思想源头。那么,“尧舜”何以为孔子所“祖述”以及其又何以为孟子所“必称”?古往今来,汉语思想学界并未对此给予十分明确的阐释;于是乎,时至今日,我们对此亦不得而知。而本文则拟对此作出一番哲学解释学意义上的考察、诠释与论证,并且认为,所...
再说“为父绝君”     为父绝君       2007/12/5
内容提要:本文再次讨论郭店楚简《六德》篇的“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指出这段话的确是在讲丧服之礼,但它所表达的父丧重于君丧,与传世儒家文献强调的君丧重于亲丧,恰恰相反。“古礼最重丧服”,因为丧服之礼详尽地规定了“亲疏贵贱之节”。“服莫重于斩衰,时莫久于三年”,《六德》篇与《礼记·曾子问》恰恰在“斩衰”“三年”这个丧服的最高等级上发生了矛盾。《曾子问》的思想更适合了战国中期以后君权的地位日益提升的趋...
先秦名家政治思想概论     先秦  名家  政治思想       2010/12/2
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名家研究热潮。但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大多仍着重于名家逻辑思想和哲学思想的探讨,而对其政治思想涉足甚少。实际上,名家的政治思想很重要,它集中反映了名家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波谲云诡、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上昂然独立、卓尔不凡的出色表演。名家非常注重君臣关系问题,强调以法治国,具有可贵的民本思想。
上海小刀会的宗教伦理思想             2007/11/5
上海小刀会原系天地会的一个支派,他们曾经改变天地会一些传统的信仰主张,基本上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宗教伦理思想,与同时期的其他天地会系统的起义军迥然相异。这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值得探讨。1853年夏,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闽南小刀会起义的推动下,上海原有的各个秘密会党帮派,如天地会,小刀会、塘桥帮、庙帮与百龙党、罗汉党等等,组成一个统一的秘密团体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