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艺术美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艺术美学相关记录471条 . 查询时间(2.641 秒)
误读福柯论《宫娥》     多面镜子  宫娥  福柯论       2009/8/27
本文讨论图像的解读与误读,以福柯《词与物》一书的第一章《宫娥》为讨论的文本,指出福柯解读委拉斯开兹绘画作品《宫娥》的目的,是要通过探讨画中的凝视问题,来解构再现的视觉秩序。然而,由于《词与物》之中文译者的误读,福柯的关键词“凝视”与“再现”在汉译本中付诸阙如。关键词的缺失,使福柯的论题与观点均受损害,而读者更被误导。 本文所谓误读,不是“影响的焦虑”所言之有意误读或修正式误读,而是翻译的误解。为...
优秀绘画作品的“画外之音”向来被认为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根据人性概念却能够“言传之”。把人性概念运用于绘画批评,核心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寻找某个受到了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事物,绘画批评的具体工作就是揭示这个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内容。
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化艺术中,都有其活动的身影。本文简要介绍了丑的崛起,揭示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化丑为美的途径,并充分肯定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现实意义。
在艺术文化领域,有些话题是常议常新的。以梨园舞台上的“男旦”为例,有关这项表演艺术的合理性问题近来又引发人们的热烈讨论。翻检行内报刊上的种种文章,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见仁见智,各有其说,也难有定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笔者一直用力于对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的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1),对此问题向来关注,这里也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同仁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无意在否定...
我是美丽美学的倡导者与研究者。本文结合一部具体的艺术作品——电影《泰坦尼克号》——来集中、具体地阐述一下美丽的美学关于艺术的定义与看法。 《泰坦尼克号》是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派拉蒙影片公司在1997年联合摄制而成的著名电影,编导为詹姆斯•卡梅隆,主演为凯特•温斯莱特(饰露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杰克)、比利•泽恩(饰卡尔)等...
混乱不堪的美学     美学  美感观点  艺术本质       2009/8/27
在人类科学的天空中,有一片区域特别引人注目,这里星光灿烂,绚丽无比,有的星星明亮耀眼,有的星星晶莹如萤。但是,这里却远离其他科学的领域,这里没有中心、没有秩序,充满了象浓雾一般的星云。这样一片区域就是美学。美学这门学科是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创立的,但是实际上人类对于美的研究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下面就让我们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结合几个具体的美学问题来看一看美学的状况到底是不是很混...
在海德格尔研究中,人们通常把其艺术之思视作美学。但美学作为行至真理半途而无“命运”发问的理论思路,在其存在之思中是没有地位的,特别是注重体验的现代美学及其艺术在他看来更是无根之说。用美学去阐释他的艺术之思是隔靴搔痒,尤其对《艺术作品的本源》这样貌似美学的论著说来更是如此。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海德格尔认为艺术进入美学视野并成为体验的激发器,乃是现代的第三个根本现象。
如何规定艺术     艺术  美学       2009/8/11
20世纪后半期西方有一些实证主义传统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极端地认为,艺术是开放的,因而不可定义。莫里斯·韦茨就“声称‘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任何封闭的艺术定义都将使艺术创造成为不再可能”(转引自拉马克,第43页)。他的意思是说:“并没有一种认识的标准可以构成(艺术定义)必要和充分条件。因为在我们断言某种东西是艺术作品之时,可以拒绝承认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甚至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是件人工...
本文从审美学的角度切入《文心雕龙·知音》,通过对知音式鉴赏过程的考察发现刘勰在文中提出了“玩绎”美学观,并由此得出刘勰的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其审美结构表现为逐层推进式,分别为语言层、情感层和意蕴层。
1917年,法国前卫艺术家杜尚(MichelDuchamp)将一件男用的白瓷小便器命名为《喷泉》(Lafontaine),送交给纽约举办的阿摩利艺术展(ArmouryShow)。这玩艺儿本属于工业陶瓷制品,是一家名为姆特(Mutt)的制品厂所产,其用途是西方男性非常熟悉的。现在,它通过杜尚之手与厕所的管道分离了,朝上放置在那儿,像一只一动不动的乌龟。只要观众看到这东西,自然会想起站在前面撒尿的一幕...
2002年夏季,巴黎美术学院画展,所标举出的主题便是:“重要的,不只是艺术”!这句振聋发聩的话,早已在一些前卫艺术家心目中奉为经典。但在巴黎这个曾经的艺术之都,还没有敢完全否定艺术本身,而是寻求一种边缘化的策略来侵蚀艺术的地位。然而,在欧美艺术界,某些艺术却开始走向“架下”——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这些“反艺术”(Anti-art)形式孳生和蔓延,从而折射出当代西方艺术思潮的某...
从古希腊的波利克力托斯到伟大浪漫主义的最后继承者罗丹,欧洲艺术为人类贡献出了各种引人入胜的裸体形象。《裸体艺术》就是对欧洲裸体形象艺术的古典形式进行专题性研究的名著。
当代的“艺术界”(artworld)得以拓展的重要特质之一,那就是“全球艺术”早已经浮出了海面。艺术在获得“地域性”的异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取得一种“国际性”的发展姿态。道理很简单,往往获得国际承认的艺术家,才能在当代艺术史中留下更深的烙印,反过来说,可以被历史铭记的当代艺术家也都已获得了其应享有的“国际影响”。
艺术终结与中国美学     艺术终结  中国美学       2009/1/19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艺术终结问题并不只关乎艺术自身的发展问题,从而仅与“艺术史终结”相关。实际上,艺术终结不仅与宏观的“历史的终结”间接相关,而且,还更微观地与欧美“现代性的终结”直接相关。
“艺术死亡”、“艺术史结束”、“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呼声,在当代欧美美学界和艺术界竟愈演愈烈,对中国本土的美学和艺术也开始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空洞口号”之源,既非艺术家也不是纯美学家所创,而是肇源于当代分析哲学家阿瑟•丹托(Arthur C. Danto)“艺术终结”的宣称。然而,在这位原创者那里:其一,(艺术)终结≠死亡(death);其二,(艺术史)终结≠结束(stoppi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