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高分子物理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高分子物理相关记录175条 . 查询时间(5.365 秒)
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 继而醇解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 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转化率对PVA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探讨了线性高分子量PVA结构的控制方法. 结果表明, 利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可以实现在室温(14~20 ℃)制备出聚合度为9899的高分子量的PVA, 聚合过程对PVA的分子量和结构均有显著...
针对一系列疏溶剂嵌段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用模拟退火方法研究了双亲半柔性两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形态.模拟结果显示共聚物在溶液中均形成核-壳聚集体,其中疏溶剂嵌段形成聚集体的核,亲溶剂嵌段形成聚集体的壳.当上述相互作用较小时,核呈球形,而壳如同长在核上的刺.随着上述相互作用的增大,核逐渐增大.在较大的相互作用时,核呈柱形;而随着相互作用的加大,长在核上的刺逐渐伏贴于核表面.在更大的相互作用时,核...
研究了水溶液中苯酚和苯胺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03、NDA101、NDA100上的竞争吸附和协同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单组分苯酚或苯胺水溶液和双组分共存水溶液中吸附质分子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当双组分摩尔比为1∶1时,在较低平衡浓度范围内苯酚和苯胺在树脂上呈现竞争吸附行为,其主导机制是两种吸附质分子对树脂内外表面上π-π作用吸附位点的直接竞争;而在较高平...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PS-b-PDMS)薄膜的相形态.结果表明,当采用甲苯作为溶剂,旋转涂膜的薄膜样品呈现网络状的形态分布在表面,而样品所对应的透射电镜照片中,PDMS相作为球状分布在PS的连续相中.退火温度对共聚物表面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当退火温度高于PDMS的玻璃化温度,表面中PDMS相增多.PS-b-PDMS嵌段共聚物的表面形...
An nanostructured thermoset blend of unsaturated polyester(UPR) and PEO—PPO-PEO triblock copolymer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olid-state NMR and other techniqu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lend...
以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先合成一定分子量(Mn=1.9×104g/mol)和分子量分布(MWD,Mw/Mn<2.5)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VAc)与醋酸异丙烯酯(IPAc)的无规共聚物聚(PVIPA).再以PVAc或PVIP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与共引发剂TiCl4配合,引发异丁烯(IB)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并分别考察大分子引发剂用量、TiCl4浓度以及添加剂2,...
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采用丁二烯(B)与苯乙烯(S)混和单体,以有机锂为引发体系,本体一步合成了S/B多嵌段共聚物.采用过氧化氢在四氧化锇作用下对聚合物分子链进行了深度氧化,然后通过精制除去氧化降解产生的低分子物.1H-NMR和FT-IR分析表明共聚物中的双键全部被氧化断裂,而共聚物中聚苯乙烯的链节并未破坏.利用18角度小角激光光散射仪(MALLS)联用GPC对氧化降解后的聚苯乙烯碎片进行了分析...
针对自由基聚合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两类机理生成的线型高聚物,应用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对其分子量分布重新进行了理论推导,其方法简洁清晰,无须任何附加假定,导出Flory-Schulz分布.结果有助于从另一方面理解Flory- chulz分布的物理学基础.
摘要 应用UV-Vis、荧光、光物理探针、动态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镜(TEM)方法研究了聚醚树枝体与聚丙烯酸两亲嵌段共聚物(Dendr,PE-PAA)在水溶液中分子自组装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聚醚树枝体嵌段的疏水作用,易缔合形成聚集体,具有很低(10^-6~10^-7mol·L^-1)的临界缔合浓度(cac)。透过电镜观察到聚集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球状、单室囊泡。临界缔合浓度(cac)以及聚集体的大小...
摘要 采用不同种类质子酸对聚邻甲苯进行进行掺杂, 发现质子酸的酸性, 分子尺寸和氧化性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掺杂率和电导率。大分子尺寸有机强酸掺杂可诱导掺杂态聚合物的溶解性。ESR测量结果表明, 中性聚邻甲苯胺的自旋电子主要定或 杂原子上; 质子酸掺杂导致氮原子上的电子产生重新组态, 并部分离域到邻近的芳环上, 显示出芳香π-电子的特性。电阻与压力依赖性研究揭示出质子酸掺杂聚邻甲苯胺的导电类型为电子型...
摘要 研究了甲醛、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AECTS)对Ni(II)的吸附行为和吸附Ni(II)对树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用FTIR, WAXD, TGA和DSC对吸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深入分析了AECTS与Ni(II)之间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AECTS主要以配位形式吸附Ni(II); AECTS吸附Ni(II)后, 结晶度下降、总体上热稳定性变差; Ni(II)对AECTS的主链分...
采用IR, 1H-NMR和13C-NMR研究了聚烯丙基氯化铵(PAAC)模板对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产物结构的影响,发现这种模板对共聚物P(AM/AA)序列结构和分子量有重要影响.由于共聚合体系中AA单体在PAAC模板聚合物上预组装,使得模板体系共聚物比无模板体系共聚物的AA和AM序列长度显著增加.这种类似多嵌段结构得到pK′a测定的进一步验证.另外模板分子量大小,模板和AA单体摩尔...
用自洽平均场理论(SCMFT)研究了由两种不同双嵌段共聚物(diblock copolymer)组成的混合体系在纳米尺度下的自组装行为.有较高聚合度的纯diblock 1熔体呈层状有序结构;有较低聚合度的纯diblock 2熔体呈均匀(无序)相.SCMFT研究表明,在二者的混合体系中,当diblock 1的体积分数在0.7~1.0之间时,混合体系呈现层状结构;而当diblock 1的体积分数在0....
在实施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NaAMC14S)与丙烯酰胺(AM)水溶液均相共聚合过程中,分别通过改变AM与NaAMC14S的投料比、改变外加电解质NaCl的加入量以及引发剂的用量,制备了分子链微结构系列变化的具有微嵌段结构的共聚物NaAMC14S/AM;采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研究了共聚物分子链微结构与其疏水缔合性能之间关系,探索了共聚物分子链中疏水微嵌段含量、...
摘要 在银氨溶液中利用原位还原的方法制备出共聚物(PS/PMAA)-银核壳微球。共聚物核平均粒径约为260nm, Ag壳层厚度可通过缓慢滴加不同浓度的银氨溶液控制在15-45 nm.利用TEM、TG、XRD、XP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氨溶液滴加速度及溶液浓度为控制复合微球形貌的关键因素。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可解释为:Ag纳米微晶首先在共聚物表面形成晶核,随后Ag纳米粒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