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医骨伤科学相关记录135条 . 查询时间(5.662 秒)
中医治疗颈椎病     中医  颈椎病       2010/9/25
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纤维环破裂、萎缩和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造成对颈神经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等慢性症候群。此病常引起头痛、头昏、眩晕和颈、肩、臂、手的疼痛和麻木,甚至有的还出现高血压现象。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膝部的肌肉、韧带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弛,半月板也逐渐失去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功能,出现应力不均衡的情况,骨质增生逐渐产生,增生的骨质会使骨头的面积增大,压强减小,以免骨与骨之间因压强过大而导致损伤,这是人体为了对抗老化而产生的保护性变化,但如果这种变化超出人体的适应范围,增生的骨...
膝痛顽疾新方     膝痛  新方       2010/9/8
膝关节滑膜积液,肿胀疼痛久治不愈,中医称为“鹤膝风”,和西医伤科诊断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为“增生性膝关节炎”相似。主要症状是膝关节滑膜两侧或一侧肿胀,持续性钝痛,屈伸功能受限,有痛如针刺,行走上下楼梯明显受限,大多遇寒疼痛加重,得温痛减。此病治疗颇难,现代医学至今无理想治愈之法,笔者深入探究近代护阳大师吴佩衡白通四逆辈十方和业师朱良春“培补肾阳治杂病”方药,用两家法合璧,创“膝痛煎散”,内服或...
笔者近10年来细研吴佩衡学术思想,结合业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揣摩两家学术思想之精华所在,创用纯中药“椎突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骨刺增生等并发的腰腿痛众多病例,均效如桴鼓。其简便廉验之真,乃祖国传统中医学之优势也。
长了骨刺能不能动     骨刺  活动       2010/8/19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在中老年人中十分常见,许多中老年患者长了“骨刺”后十分紧张、焦虑,并常常采用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如不敢活动,防止病情加重;或过度活动,力图磨掉“骨刺”。那么,长了骨刺到底能不能动呢?
骨伤科白芍常用药对(5)     骨伤科  白芍  常用药对       2010/7/15
骨伤科白芍常用药对(5)。
骨伤科白芍常用药对(4)     骨伤科  白芍  常用药对       2010/7/12
骨伤科白芍常用药对(4)。
骨伤科白芍常用药对(4)     骨伤科  白芍  常用药对       2010/7/12
骨伤科白芍常用药对(4)。
骨伤科白芍常用药对(3)。
白芍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据药理研究,白芍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对骨骼肌有抗痉挛作用,对平滑肌有降低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同时有抑制中枢和脊髓反射弧兴奋的作用。木瓜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且能祛湿除痹,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二者相配,能养血祛风,舒筋活络。临床主治坐骨神经疼痛、颈椎病、骨质增生症等。白芍配伍木瓜,方如白芍木瓜汤(《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
《滇南本草》云:“白芍,味酸、微甘,性微寒。主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泄,收肝气逆痛,调养心肝脾经血,疏肝降气,止肝气痛。”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其常见药对如下。
骨伤科附子常用药对(4)     骨伤科  附子  常用药对       2010/6/18
附子配竹沥附子还可用于筋骨湿热痹症的治疗,主要借其辛热之力,开通湿热所致的经络沉滞,附子用量宜少,多与清热利湿药物配伍使用。竹沥甘、寒,能清筋骨间热邪。两者相配,对湿热沉滞既久者较为适宜。方如生地黄汤(《圣济总录》)。
骨伤科附子常用药对(3)     骨伤科  附子  常用药对       2010/6/18
附子配白术附子温肾暖脾、散寒除湿。白术补益脾气、燥湿利湿。二药配伍,互补为用,附子燥热,可助白术除湿,故温阳散寒,健脾除湿之力增强。另外,附子温经散寒,能通行十二经,白术燥湿,两者合用则还有祛寒湿,通经络之功。张元素:“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两者配伍,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引起的痹证。附子配白术,见于《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骨伤科附子常用药对(2)     骨伤科  附子常用  药对       2010/6/18
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补肾壮阳,散寒止痛。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药性。二药配伍,附子得甘草则助阳散寒而不过辛烈,毒性大减;甘草缓急作用更助附子散寒止痛之力。《汤液本草》曰:“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主治风湿痹证,骨节疼痛,不得曲伸。附子配甘草,见于《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
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     中药外敷  肩周炎       2010/6/22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髃、肩贞、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药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