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民族医学”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2.156 秒)
蒙古灸是蒙医疗术学中的一种外治法。由于它被载入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而成为蒙医学悠久历史的见证,但我们在研究医学史,参考古代文献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曼巴扎仓促进蒙医学的发展(图)
蒙医学 曼巴扎仓
2009/5/5
蒙古医学是蒙古人民长期与大自然及各种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步总结和积累起来的,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理论基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兄弟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医学交流的日益频繁,在蒙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藏族医学和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使蒙古医学得到了丰富的发展。其中,藏医的医药学对蒙古族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四部医典》等藏医学著作随着藏传佛教,主要以在寺庙中设置的曼巴扎仓,培养...
蒙医脉诊的历代研究与现状(图)
蒙医脉诊 研究 现状
2009/5/5
蒙医脉诊是蒙医学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蒙医脉诊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测病因、识病位、辨病性、预转归,为诊治疾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脉诊,将其视为“诊法之首”。因而,阐明蒙医脉诊历代研究概况及其现状,对于深入理解脉诊要旨、探索脉诊发展规律、确定脉诊研究方向及对于发掘整理、继承发扬蒙医脉学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蒙医眼科是蒙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元朝时代,蒙古地区就已制作外用眼膏和使用内服眼药。及至 16世纪藏医《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为蒙医眼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蒙医眼科得到显著发展。1958年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编写了五官科讲义,使蒙医眼科进入正规教学轨道。80年代《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一蒙医分卷》中眼科列有57个条目。1990年高等医药院校《蒙医眼科学》教材问世。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和...
关注民族医药 重新阐释“中医学”
民族医药 “中医学”
2008/11/27
综观中国传统医学有文字可考的5000年发展史,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医学史呈现多元一体的结构特征。在中华民族医药形成的过程中,汇集了各民族、各地区的医疗学术经验。《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体现了居住在中原一带的医家,在总结各地、各民族医药经验时“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病之大体也”。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中医学的理解多限于汉族医学,并未像《中国小百科...
位于黄山脚下的徽州,晋时又称新安郡。古老的徽州承载了太多文化的印迹,程朱理学、戴震朴学、徽派建筑、新安画派诉说着徽州文化昔日的辉煌,而新安医学却仍在不断阐释着徽州文化的活力。它肇始于东晋,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时期,以其名医辈出、医著浩繁而彪炳史册,享有 “天下名医出新安”的美誉。
新安名医“张一帖”源流考
新安 张一帖 源流
2008/5/22
新安医学流派以地区命名,是中医学术、中医临床最为纯正的典型代表之一,地处“新安”(今安徽徽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 , 屯溪以及江西婺源等六县一市的古称 , 因祁门之新安山而名) , 远绍晋唐、金元, 时盛明清,波及民国。其历史持续之久、学术创新之丰、名医名著之众,在祖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与源泉。据总结,新安医家家族链约50余条,记载名医250余人[1]...
名医辈出? 济世保民——新安医学如何承前启后
新安医学 养生保健 食疗
2008/5/22
安徽省新安地域,自古以来,名医云集,层出不穷,学派影响实深,波及面广,无论在理论或临床实践方面均有发挥,众多医家渊源《内经》、《难经》,师法仲景,融汇张子和外感、李东垣内伤、刘河间热证、朱丹溪之杂病,且治法灵活,疗效显著,脉络相承,各有己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出现了流派纷呈的新安医学世家,表现出浓郁的地域宗族色彩,成为新安医学中最有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之一。
學術上,新安醫學與新安理學、新安樸學、新安畫派等鼎足而立,共同開創了徽州文化學術繁榮的局面,這些活躍的學術派別和文化成果,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醫學史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汪机医学的文化背景与学术价值
汪机 文化背景 学术价值 新安医学
2008/5/22
汪机是新安医学“培元”派的开创者,是明代四大医学家之一。他提出的 “培补元气”“营卫一气” 的医学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当今中医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意义。
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 一 )—— 兼论帛书《周易》五行说
《周易》 《内经》 五行说
2008/5/22
关于《周易》与中医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有“医易同源”、“医源于易”之说。自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更是掀起了一场“医易热”,在短短的十几年中,研究“医易”的著作出版了十几本,①有关“医易”的专门学术会议开了八九次,②论文竟高达数百篇之多。在医与易关系上,大部分研究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医学理论与《易》无关”。③“《易经》、《易传》都不是中医学的直接理...
《中医哲学基础》导论
《中医哲学基础》 气 阴阳 五行
2008/5/22
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希腊,“哲学”原词的意思是“爱智慧”。哲学在西方源远流长,考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权威的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时代的精华。
在世纪之交,关于中医学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在中医学界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面前。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关系到中医学的生死存亡,因此这个问题必然成为中医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由于视角不同,立场有别,因而形成了很多学术流派,如剥离派、改造派、重构派、中西医结合派、科学现代化派、补天派、重认派、中体西用派等等,我认为可总的分为两大派:
藏药的历史及研究进展
西藏 药用植物 综述
2008/3/20
摘要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八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本文就其中6种进行论述,着重指出:①对藏药正品的考证来说,十七八世纪之交时桑杰嘉措主编的《蓝琉璃》和与之配套的彩色药物挂图是很好的资料。②丹增彭措著的《晶珠本草》成书年代宜暂作1743士9年,而不是目前一些文献流行的1840年或1800年。③丹增再传弟子蒙古人绛贝多杰著藏文本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