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记录182条 . 查询时间(6.213 秒)
坚持科技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20年回顾与展望。
专业村是中国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的空间载体,其扩散因能扩大专业种植规模、形成地理优势而备受关注。运用2011 年河南省柘城县辣椒种植业调查数据,采用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辣椒种植空间扩散及影响因素入手,探讨了辣椒种植专业村的空间扩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特色种植空间扩散主要有4 种途径,但以政府廊道、近邻廊道为主;② 专业村的空间扩散特征为:点域扩散→交通轴线扩散→局部...
以黄土高原侵蚀坡耕地(坡地1和坡地2)为对象,选择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较为剧烈的初春3月,采用137Cs和210Pbex示踪技术,在确定的侵蚀和堆积区布设有根和无根2种处理,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原位监测土壤呼吸,同时监测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与侵蚀区比较,观测期间堆积区有根和无根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均有明显增加,只是这种增加有时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土壤堆积使坡地1有根和无根...
海岛旅游开发作为海洋旅游开发的一注新力量,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景观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和旅游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保持原生态的、未开发的海岛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西沙群岛由于政治、军事和地理的原因,其神秘性和原生态性吸引和刺激着人们对它的向往,2012年,西沙群岛旅游即将拉开它的神秘面纱,对于没有被污染的一块处女地,其生态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将是西沙群岛旅游开...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海洋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根据江苏省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构建了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程建筑用海、能源用海、滩涂5个海洋生态足迹子模型,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5类用海的均衡因子,分析了2000-2008年江苏省海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江苏省人均海洋生态足迹增幅近7倍,从36.90 hm2上升到252.9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05.0...
在借鉴、对比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既往概念的基础上,从语义学角度,对“企业”“社会”和“责任”三个关键词进行溯源分析和诠释,并结合中国企 业实际,提出了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释义,并明确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对象、目标、内容和方式等要点。
本文先对原奶上涨下的呼和浩特市奶农全年的成本收益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奶农整体上的确从奶价上涨中受益但仅使全年收支相抵且下一年的预期受益仍然不高其原因除了奶价涨得还不够高、饲价成本过高以外乳品企业、私人奶站、政府行为奶农个体和群体特征等都对奶牛养殖效益有着诸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是导致奶农增收困难的内在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本文论述了发展现代农业,核心任务是尽快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和发展方式粗放的现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发展循环农业,这是节约资源、改变脆弱的农业基础,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措施。
本文针对陕西省子长县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掠夺性开发,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建议在煤炭资源开发中实行“三三制”方案(即投资人、当地政府、农民各占三分之一股份),这样可以减少少数人暴富,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解决大多数人贫穷的不合理现象。
农业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农业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战略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它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协调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手段之一。对我国农业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利于了解环评法实施前后我国农业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情况,为更进一步做好农业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从研究总体概况...
基于5种不同资本形式,建立了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法客观地赋予指标权重,定量地评价了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区30个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现状。针对不同资本要素,进一步地分析与讨论,初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较不足,主要体现在草场经营能力和社会关系网络建设上,且多数牧户对子女教育投入不够重视;在草地资源方面,人均拥有草地面积较丰富,草地质量多数处于中度...
在分析西部农业要素流动受阻、价值流失、工业扩散效应丧失、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萎缩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西部农业发展的特殊路径,即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建立要素双向流通的机制;全面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小城镇建设增加农村有效就业机会;通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西部特色农业。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工程治理成效显著,但生物防治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的利用方式改变等治黄措施有待加大力度。人民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防洪安全状况难以满足长远建设的要求。建议滩区的建设在保证滩区安全的状况下,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潜势,加强生物治理,启动补偿机制,通过功能区的划分,强化基础设施和庄台建设。把耕地农业系统转变为草地农业系统,扭转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生态移民,减轻滩区人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