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秦汉哲学 魏晋南北朝哲学 隋唐五代哲学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冯友兰哲学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哲学史相关记录4057条 . 查询时间(2.899 秒)
三分法源于对孔子思想结构的分析,将与成德成善相关的要素划分为智性、欲性、仁性三个部分,突破西方理性、感性两分模式束缚的一种方法。就道德践行问题而言,从三分法的视角出发,儒学发展内部有一个“一源两流”的现象。“一源”指孔子,其思想内部呈现为智性、欲性、仁性的三分结构。“两流”指从“一源”分别引出的仁性之流和智性之流,前者以孟子及后来的心学为代表,后者以荀子及后来的理学为代表,双方都有贡献,也都有所失...
《尚书》作为中国“五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尚和合”的文化理念。《尚书》从天人关系、政治社会、个体修养三个维度构建了“尚和合”的思想结构。天人关系方面,《尚书》分别以“和生”与“合德”描述人与“自然性”之天以及“超越性”之天的关系,构建了天人之间“和生合德”的理论系统;政治社会方面,《尚书》通过阐明“惟和惟一”的君臣观、“式和民则”的教化观、“燮和天下”的天下观从而...
追问精神,是为了构建和合天下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的形成中,博学是精神意识、精神世界的开启,审问是其开拓,慎思是其反思,明辨是其觉解,笃行是其实践。实践使学、问、思、辨的精神意识、精神世界不致成为空虚的概念和理论。中国精神世界体现为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集体民主精神、忧国忧民精神和抗暴御侮精神。中华民族五大精神,历经历史长河的滋养,以深沉坚定的精神自觉和理论自信,贯通古今中外,妙凝...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第一点共识: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出发点。出于对人合群体性的关切,孟子展开了理想主义仁学;荀子展开了现实主义的礼学。第二点共识:都以圣人为价值终极目标。孟子立足于性善论,主张超凡入圣;荀子立足于人性有善有恶论,主张“化性起伪”。第三点共识:都期盼一统天下,建成民族共同体。孟子重视仁的感召力,荀子重视礼的组织力。在孔子那里,儒学还只是想法;到孟子那里,想法变成了说法;到荀子这里,说法终于变...
孟子重视仁政,倡导君王“推恩”以践行仁;荀子则进 一 步指出,“推恩”的关键是 “理”,“推恩而不理,不成仁”。以理为指导,仁恩的推广才能得以展开。仁的推广欲尽其全,需要以 义理为指导,“处仁以义,然后义也”。仁的施行还要尽善,关键在于礼,“礼,节也,故成”“先仁而后 礼”。相较于孟子,荀子仁学强调仁的实践品格,既重视行仁的深入拓展,也凸显成仁的整体完善,值 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山东理工大学焦桂美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五代经学史”(项目批准号为:13BZS013),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韩宏韬、柏秀叶、马宏基、丁红梅、俞艳庭、甘良勇。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儒家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老庄思想概论教学大纲。
重庆大学郭畑副教授主持的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唐宋道统论研究”(批准号16CZS031,结项证书号20214046),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唐宋道统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王光、狄瑞波、赵鑫桐。
1958年,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等当代新儒家联署发表《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在中国传统文化“花果飘零”之际,宣称要有对“中国历史文化之精神生命之肯定”,恳求“中国与世界人士研究中国学术文化者,须肯定承认中国文化之活的生命之存在”。 所谓肯定中国文化是一个活的生命之存在,即是说承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生命力,能够作为现代社会机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性质的根本...
学界依王阳明“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等说,形成了意义论、价值论、感应论等观点,而对阳明“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之说则甚少留意。“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表明,“物”为心、知、意、身之聚集,并构成了源初的存在场域:本心之感应而有良知之明觉,良知之明觉而有意识之发动,意识之发动而有事物之呈现,事物之呈现而有身体之感触。这种身—心—意—知—物所共同构成的源初场域,即是物之“自...
《说文解字》所谓“梦,不明也”,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它既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绝对排他性——无法集体进行并由第三者证明,而难解又神秘。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简称“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依托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中心历任主任为王凤贤、万斌、吴光、钱明。现任中心秘书长张宏敏。
哲学研究所前身为1979年12月成立的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研究室(主任沈善洪),1984年6月改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光主持工作、副所长谷迎春),1986年4月成为独立建制单位的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光)。
该所前身是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研究室。1983年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成立时,在原哲学研究室基础上设立哲学研究所,设现代哲学研究室和哲学史研究室。2010年改名为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内设中国哲学研究室、现代哲学研究室和文化研究室。第一任所领导:副所长王茂、谢道文;第二任所领导:所长王利耀,副所长蒋国保;第三任所领导:所长余秉颐,副所长孔令刚;第四任所领导:所长庆跃先,副所长孔令刚;现任所领导:副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