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美学原理 >>>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美学原理相关记录306条 . 查询时间(3.984 秒)
[内容提要] 生态存在论哲学观是在当代生态文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学术思潮。从生态存在论哲学观出发提出了人的生态本性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生态本源性、生态环链性与生态自觉性。在生态存在论哲学观的学理基础上,直接产生了以海德格尔后期美学思想(“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为代表的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生态本性理论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表达的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新人文精神,它在人的平等权、生存权、人的价值、仁爱精...
一、 审美化的大众文化批评 对大众文化的审美和道德指责往往援引现代主流美学为其理论根据。尽管在美学里美和艺术是两个互有区别的范畴概念,可是当它被用作衡量大众文化的理论尺度时,美和艺术不知不觉就被混淆起来,因为对大众文化的双重否定--大众文化不是艺术,大众文化不配成为审美对象--本来就是建立在“美就是艺术”或者“只有艺术才美”这一类似是而非的伪前提上的。否定大众文化产品的艺术性,斥之为“文化工业...
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审美化           2007/8/29
内容提要:身体是当代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自然的身体与社会的身体构成了身体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在不同社会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在当代消费社会中,这一张力达到了空前的紧张程度。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社会的身体作为一种符号,对自然的身体的塑造,这就是身体的“再生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改造往往呈现为某种“愉快的暴力”。所以说,身体的认同就是文化的认同,而身体本身已然成为文化的战场,其中各种复杂文化意义紧张较量...
【英文标题】Objective World and Connective World ——A Contrast between Schiller's theor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Bahtin's revelry theory MEI Lan 【内容提要】通过对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比较研究,指出,虽然二者有着共同的人性乌托邦色彩,但它...
内容提要:.. 1 全书目录... 1 第十章 仪式化的生存... 4 结论 审美时代的文化理论... 11 内容提要: 在这个技术迷信和商业扩张的时代,当代文化经过审美化转换,进入了它的审美时代。文化审美时代的实质是,文化丧失了作为人类生存内在基础的意义深度,片面发展为形象的游戏,而形象崇拜代替审美精神的人文理想,成为个体最基本的生存意识——形象成为个体生存欲望的对象,成为自我失落的个人...
【英文标题】On 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内容提要】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对于审美活动都具有解释的理论意义。主体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优先性地位应予以肯定,但它也存在解释学上的局限。因此,应强调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性理论的超越性意义。从具体的考察中发现:审美活动的本质特性不在于主体性...
康德美学并非形式主义      康德美学  形式主义       2007/8/29
美的分析-纯粹美——“形式主义”的口实 定性康德为形式主义的最重要口实来自鉴赏判断的第三个要点,即从关系看,“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它不具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时。”也就是无目的的目的性。无目的,指的是没有实质性的主客观目的。鉴赏判断既不是以自然产品的客观目的为依据,也不以鉴赏者主观的现实目的为根据。鉴赏判断决不能涉及客体的存在的质料和内在属性,仅仅与一...
多媒体时代如何对待审美疲劳           2007/8/29
送走羊年,迎来猴年,进入21世纪以后,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眼看着旧去新来,岁月如梭的感觉油然而生。细细冥想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催促我们的生命,改变我们的生活,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200年来人类的历史,看看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这些感官欣赏的艺术变化的历史,就会有一种难以名状急迫感。200年以前,那时连电都没有,欧洲的贵族太太和小姐喝完了下午茶以后,她们悠闲...
审美意识的体验性生成      审美意识       2007/8/29
审美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体验性生成,受制于创作者的生活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外在的生活文化环境,决定了创作者的审美创造会呈现出千奇万异的景象。所以,创作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美感价值模式。多样化的审美对象,作用于不同的审美主体,就会带来多样化的美感体验;同样,同一审美对象作用于不同的主体,也会带来多样化的美感体验。这说明,美感生成因人而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摘要]:日常生活与审美的互渗趋势已成为当代社会愈发普遍的现象。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日常生活总被我们当作对象来把握,它的本质在于日常性,人们生活在其中丝毫感觉不到其自身的存在。而建立在本质直观上的美,它赋予日常生活以形式,使其存在进入无蔽之状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存在。本文试图探讨作为本真存在的审美生活,就其植根于日常生活而言也是回到其自身的本真生活方式。 [...
亟待于开发的审美文化资源      审美文化       2007/8/29
摘要:中国传统的审美和艺术经验,是一种宝贵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资源。从“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的层面上看,这种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我们的商品生产和物质生活;从“审美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层面上看,这种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我们的文化享受和精神生活。 关键词:审美;文化;资源;生产力;形而上学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审美文化史的研究渐成热潮,不仅有大量的文章面世,而且有《中国审美文化史》(四卷)、《中国审美风尚史》...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      审美意识       2007/8/29
) 内容提要:辩证发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进化的起点恰恰是自然进化的终点。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晶。人类的原始快感大致分为“食”与“性”两个方面,前者有着保护个体生存的功能,后者有着维系群体繁衍的意义。然而,尽管中国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最初都是从“食”、“性...
摘 要:大众文化其实是一种城市文化,它的特征是对人的身体经验的依赖,在今天,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审美文化的重要部分,代表着人类审美活动的方向,这将对美学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文化 身体经验 审美文化  大众文化与城市的关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大众文化被理解成为大众而生产的文化还是大众自己生产的文化,它都离不开大众,而大众则是城市的产物。城市从直观的意义上是人口的聚集,一个城市总是比一...
审美主义与现代性      审美主义  现代性       2007/8/29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正逐渐沦为一部编年史,统摄这部编年史的内在理念是作为一种“普遍主义的知识体系的现代性”。尽管现代性的理念自身可能涵容着矛盾、悖论、差异等复杂的因素,但借助现代性的理念建立起来的文学史观念,却表现出一种本质主义倾向,即把同质性、整一性看作文学史的内在景观,文学史家也总想为文学历史寻找一种一元化的解释框架,每一种研究都想把握到某种本质,概括出某种规律,每一种研究视野都太有整合能力。但...
  从历史的角度说,技术对文化的渗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就象技术必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发生影响一样。在当代西方,关于技术对文化的影响,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一种可以称之为超越论者,另一种可名之为实证论者。简言之, 超越论者在科学技术的力量中感到了对人的主体的威胁。他们提出了这种观点:人的自由被技术危及。他们看到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冲突;结果,大多数超越论者就对现代技术采取一种敌对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