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中国美学史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中国美学史相关记录195条 . 查询时间(3.345 秒)
今天的演讲我想以“中国美学与当代文化产业”为题,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当代中国美学的角色转换,我认为是从“启蒙功能”转切到了“市场功能”。第二,描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亦即“日常生活审美化”,并试图找到文化产业在其中所占据的位置。第三,谈一谈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第四,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模式”的发展之路进行前瞻,我想称之为“第三条道路”。 一、从“启蒙功能”到“市场功能...
薛富兴学术档案          2008/1/12
1963年生,山西朔州人。198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云南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和云南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和美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教研室主任。迄今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代表作:《东方神韵——意境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1993~1997年我国学术界发表的意境研究论文进行了年份、主题、分类、著者和期刊源的统计。并对有关数据初步进行了分析评价。
全书分为理论篇和经验篇,理论篇重点在于用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综合了女性主义运动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诸多美学概念,探讨了女性主义审美理论的各种可能性和现实意义;经验篇重点在于对现当代几位重要的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变革和个人命运的考察,比如现代舞蹈之母邓肯、香港三级片艳星陈宝莲、女才子冯小青等,这些具体经验的探讨不仅充实了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和美学主张的论述,而且也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女性主义的深刻同情...
中西文化之争是中国近代美学发生发展的广阔背景。它决定了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取向和逻辑必然,即努力探觅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以求在这两种美学的支撑下对中西美学的综合创新;从而显示出分别以反对封建传统的感性启蒙、会通中西美学的综合创新、探索意境理论的自觉努力、近代审美理想的伟大变革为内容的时代特征、思想特征、理论特征和目标特征。
从美学史的角度,本文纵向梳理了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的发展进程,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其一,汉语文化圈中“美学”这个词是如何酝酿而来的;其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是如何草创的;其三,在本土化的过程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美学原理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其四,“中国的”古典美学究竟是如何从“返观传统”中重建起来的。从中可见,对西学的引进和误读、于本土的发展和建构,这两方面始终成为本土美学发展...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槟心范畴。气贯穿于中国美学的始终,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气具备三个基本的内涵:生成、生命、生态。气本身所具有的生命本厚、生命精神、生态内涵影响了中国美学生命精神的生成及其独特的个性。
一、必须重省传统 宗白华曾这样表达过他对新文化之“新”的看法:“我们所谓新,是在旧的中间发展进货,改正增益出的,不是凭空特创的,勿要误会。”(《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卷一,103页。以下凡引自此书的材料皆随文夹注。且简称《全集》,并只注卷次、页码。)因为他看到,“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追摹着希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
君子人格与儒家修养中的美学悖论彭锋摘要:儒家思想追求人生的内在超越,内在超越的目标是君子人格。儒家的君子人格是在克服“仁”与“礼”、“质”与“文”的悖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儒家克服这种人生悖论的方法不是抽象思辨,而是具体实践,在这种意义上,它大致相当于天才艺术家和理想批评家对艺术创造和欣赏中的悖论的克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主张儒家修养中的人生悖论是一种美学悖论,解决这种悖论的方式不是科学而是人...
克己”则是为了保证“忠恕之道”的实施,即为了保证一种在人类共同体之间可以共享的真实情感。根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贪欲怨妒虽然是内在的真情实感,但由于它们不能推及到他人那里,它们就不可能是“仁”,而是作为非礼的“己”需要压抑和克服。但“克己复礼”并不是将所有的真情实感全部克服,而是克服那部分不能在人类共同体之间推行的真情实感。被克服掉的是“私”,保留下来的是“公”。尽管这里的“公”、“私”...
恢复自然天真的心灵的基础上,一个人才有可能成为豪杰进而成为圣贤。显然,这种诗教所产生的文化作用跟礼教所产生的文化作用非常不同。如果说礼教所起的作用是一种“增”或“正”文化作用的话,那么诗教所产生的作用就是一种“减”或“负”文化作用,是一种以“质”为目标的“文”。但即使诗教所产生的作用是一种“减”或“负”文化作用,它毕竟也是一种文化作用,而不同于白板一块。诗教意义上的“文”实际上就是“质”。儒家修养...
关于比较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2007/1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
美学在20世纪的50和60初和70年末至80年代都曾经成为一时显学,一度成为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宏观统摄学科。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随着经济大潮的兴起,学界兴趣的转移,美学似乎被边缘化。并且,美学这一源自西方的学科范畴,究竟在中国如何确立自己的位置?美学怎么才能继续在今天发挥它的有效性、证明它自身的合法性、对于文学教育与素质培养产生作用?笔者近日采访了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学者、中国社科院文...
后现代视域中的蒋孔阳美学           2007/8/29
摘要:本文以“后实践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分歧为背景,从开放性和创造性、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艺术作为美学研究主要对象三个方面,探讨蒋孔阳美学思想中可以和后现代话语进行对话的内涵,显示优秀理论本身常新不败的生命力。 关键词:蒋孔阳;后现代;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 本文拟从后现代视野回顾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希望以此可以澄清当前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中的一些误区,同时也以此文纪念先师逝世五周年。 大致从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