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碳相关记录1261条 . 查询时间(0.311 秒)
黑碳物质(BC)广泛存在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介质,是地表慢碳循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不同圏层介质的研究(如,大气、水体、土壤)和在不同目标导向下的BC研究,对BC的表征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妨碍了BC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跨圈层对接。为了深入了解地表不同圈层介质中BC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行为,本研究基于表征BC稠合芳香结构的苯多羧酸法(BPCA法),建立了跨圈层介质的BP...
糖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活化的糖连接到不同的受体分子,如蛋白、核酸、寡糖、脂和小分子上。糖基转移酶在各类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如宿主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分子和细胞水平的信号识别,细胞结构完整性维持以及次级细胞壁生物发生等。研究并阐明糖基转移酶的具体调控机制可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2024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ƞ3-取代反应已成为构建手性不饱和片段的重要途径。何智涛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非经典的ƞ3-取代反应的研究,并探索了一系列催化转化策略 (JACS,2021, 143, 7285;Nat. Commun. 2021, 12, 5626; Nat. Synth. 2023, 2, 37; ACIE,2023, 62, e202215568; JACS,...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团队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α-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及甲基乙二醛)分别与铵盐,氨基酸及甲胺在不同pH条件下液相反应生成的发色团组分的光学性质和化学结构,并推测了其可能的生成路径。总共识别了180个发色团组分,对棕碳总吸光贡为29%−79%。其中包含155个新鉴定的发色团物质,包括76个咪唑类、57个吡咯类、10个吡嗪...
烯烃氢甲酰化是羰基化反应的一种,从烯烃和合成气(CO/H2)原子经济性100%地得到碳链增长的醛,可以进一步制备醇、胺、羧酸等一系列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通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的各种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两千万吨,贵金属铑Rh是目前主流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丰产金属钴Co具有成本优势,但由于其固有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用于氢甲酰化的Co基催化剂发展缓慢。
烯烃氢甲酰化是羰基化反应的一种,从烯烃和合成气(CO/H2)原子经济性100%的得到碳链增长的醛,可以进一步制备醇、胺、羧酸等一系列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通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两千万吨,贵金属铑Rh是目前主流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丰产金属钴Co具有成本优势(Co价格仅为Rh的约万分之一),但由于其固有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用于氢甲酰化的Co基催化剂发展缓慢。
2024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热控功能材料研究团队在碳化钨纳米粉体的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解决了液相法制备粉体材料游离碳含量较高的问题,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 上。
2024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甘霖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元元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等8个国家的26家单位的相关学者,使用数字土壤制图技术估算了全球2 m土壤内无机碳的储量为2305 Pg(Pg: 十亿吨),未来30年内氮添加相关土壤酸化将导致表层土壤(0.3 m)丢失23...
燕辽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下马岭组中含有丰富的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13αNATT)。这个系列与常规的三环萜烷不同,其同系物质谱图均以m/z 123基峰为特征。该系列三环萜烷在C13位有一个α构型烷基取代基团,C14位上却无任何取代基团(图1)。王铁冠院士在30多年前就在辽西凌源的龙潭沟下马岭组底部的沥青砂岩中检测到了该类化合物,并通过合成标样共注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但此后针对该类化合物的...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副研究员贾秀全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包锐团队、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在海洋中,微液滴对火成惰性碳的电化学降解与沉降作用。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贾秀全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锐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在海洋中,微液滴对火成惰性碳的电化学降解与沉降作用。
星际介质(ISM)中元素的耗尽情况对于准确模拟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等不同天体物理环境中的化学演化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表明,随着云密度的增加,几乎所有元素都会发生耗尽。大部分被耗尽的元素可以在气相(分子形式)和尘埃壳层中找到。然而,致密云核中硫的耗尽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近乎99%的硫缺失仍未得到合理的解释。这被称为暗云或恒星形成区中硫耗尽或硫缺失问题。
酰基碳苷是一类重要的糖衍生物,因其异头羰基丰富的反应活性,以及部分含有此类骨架的天然产物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活性而备受化学家关注(图1A)。然而,传统的以金属试剂为核心的酰基碳苷合成方法往往步骤繁琐,条件苛刻,且产率低下。2024年来,廉价金属催化或多途径协同催化的策略在酰基碳苷的合成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图1B),但在底物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类该类化合物的后期生物活性开发...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CO2)加氢制碳一(C1)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CO2加氢制C1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CO2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的展望。
电能辅助CO2生物转化与利用,结合了电能的清洁性、化学电催化剂的高效性及生物制造的多样性等多个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电催化模块与生物合成模块之间的适配性差是目前导致其整体固碳效率低的关键原因。通过模块化分解、交叉干扰分析和系统集成优化有望实现CO2的高效转化与利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