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配位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配位化学相关记录466条 . 查询时间(5.785 秒)
2019年4月10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天津礼堂隆重召开。2018年度南开大学共有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5项,自然科学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卜显和教授领衔完成的“基于无机-有机杂化的配位空间的构筑与性能研究”项目荣获2018年度自然科学唯一1项特等奖。人工智能学院方勇纯教授领衔完成的“‘吊运类’欠驱动机器人控制理论与方法...
应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南京大学王新平教授于2019年3月22日来我校化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新化学楼224会议室做题目为“Putting Radicals in the Bottle”的学术报告,来自化科院各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在本次报告中,王新平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自由基。之后介绍了N自由基化合物,P、As、Sb自由基化合物,O、S、Se自由基化合物,金...
王志俊,博士,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锂电池电极材料材料成型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讲课程:《材料成型技术》、《Forming Technique of Metallic Material(金属材料加工技术)》、《材料化学》、《工程化学》等。研究生课程:《位错理论》。代表性成果:主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
王兴坡,男,副教授,博士,无机化学研究所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和兴趣: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研究。
孙頔(Sun Di),男,1983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教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主持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孙绚,女,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共轭体系分子功能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SCI收录的国内外高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崔萍;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单位:无机化学研究所;研究方向:配位化学
近年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承辉副教授和左景林教授等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合作在高强度自修复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进展。他们利用强弱配位键的结合,设计合成了高弹性的自修复材料(Nat. Chem., 2016, 6, 619-625)。通过高强度可逆硼氧键的引入,利用“少而精”的策略制备了一种水触发的硬质自修复材料(Adv. Mater., 2016, 28, 827...
人工手性组装体系一直是超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前沿挑战性课题。近日,化学学院朱为宏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合作,在光控手性金属配位自组装体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ight-Driven Chiral Switching of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 with Photoreversibility”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hem上(Cel...
李慧珍,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稀土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研究领域与兴趣:硼化学、 配位化学、储氢材料
吴燕妮,博士,教授,化学系系主任,1970年5月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肇庆学院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学术带头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承担《无机化学》、《化学专业英语》、《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环境与资源》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催化剂制备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上峰、杨金龙、季恒星等课题组合作,在少层黑磷的化学功能化及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叠氮化合物与少层黑磷纳米片反应,成功实现了五配位共价功能化少层黑磷纳米片,显著提高了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效果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化学功能化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8,10.1002/...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上峰教授、杨金龙教授、季恒星教授等课题组合作,在少层黑磷的化学功能化及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叠氮化合物与少层黑磷纳米片反应,成功地实现了五配位共价功能化少层黑磷纳米片,显著地提高了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效果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化学功能化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8,...
2018年12月5日,美国犹他大学Peter J. Stang教授访问化学所并作题为“Abiological Self-Assembly: Predesigned Metallacycles and Metallacages via Coordin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所长张德清研究员主持。报告中,Peter J. Stang教授介绍了含金属配位受体、有机配体的设计合成,并系统介绍了利用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