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光度分析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光度分析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2.536 秒)
用快、慢光电倍增管分别构成两种探测装置,记录了广延空气簇射(EAS)切伦科夫(C)光的脉冲形状和光强.测量了海平面EAS(能量E05×1014eV)C光脉冲的半高全宽(FWHM)分布和光子密度谱.两种光强探测结果的比较表明:由GDB100慢光电倍增管和峰值ADC组成的光强测量系统,对于测定EAS C光的光强是一种简单和经济的好方法.
利用钴与亚硝基R盐在pH 5.5~7的乙酸溶液中,生成红色可溶性络合物,进行光度测定。拟定了刚果(金)高铜、高镍、高锰样品中钴的测定方法。实验确定了样品的溶解方式、显色剂的浓度及用量、煮沸时间和放置时间,并对矿样中铁、铜、镍、锰等主要干扰元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经标准样品验证、方法比对,均符合分析规范要求。
比较全面地分析了AFS-2202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故障现象及产生原因。从仪器灵敏度下降、空白值升高等光路故障,通信失败及气路自检、空心阴极灯供电、负高压电路、光电倍增管及检测电路等方面故障检修,进样及原子化系统等故障检修方面,归纳出仪器故障的排除方法。
本文研究了噻二唑偶氮二甲氨基苯酚(TDAMAP)与钴(Ⅱ)的显色反应,在pH为5的甲酸盐缓冲介质中,在CTMAB存在下,TDAMAP与钴(Ⅱ)反应生成1:1稳定络合物,用盐酸酸化后,在酸介质中,体系λmax=558 nm,ε =2.84×104 L · mol-1· cm-1,钴含量在0 ~ 30 μg·25 mL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水样中的钴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我们对希土元素相互间的影响问题作了较完整的研究,从工作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仅在分析波峰受到别的元素的干扰时才有影响,否则是没有影响的。我们建立了两种校正干扰元素的方法,不仅在速度方面快了很多,准确度也提高了很多,如对重希土元素Gd,Dy,Yb等的分析,平均误差为±1%。
用丹宁酸沉淀分离干扰元素的手段和选择具有高灵敏度的显色剂氯磺酚S,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铌量.摩尔吸光系数。ε652=1.20×104L·mol-1·cm-1.
本文选取了氢化锂中钠、钾、钙、镁、铜、铬、铁、锰、镍的测定条件,利用基体锂消除共存元素对测定钠、钾、钙、镁的影响,并在单道单光束无氘灯背景校正的仪器中,采用氘空心阴极灯测定了基体锂的E—λ吸收曲线,用此扣除背景对镁、铁、锰、镍等元素的干扰。 各元素的测定范围为钠120—1200ppm,钾50—500ppm,镁7—70ppm,钙40—320ppm,铜和锰各为5—50ppm,铬40—400ppm,铁...
用乙二醇丁醚作为互溶剂,使一定量的TBP-煤油和水形成均一相。在0.1N HNO_3体系中钍与羧基偶氮胂(偶氮胂-K)形成络合物,于波长672毫微米处呈最大吸收,其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27×10~4。钍含量在1—10微克/5毫升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精密度小于3%。 在此体系中可允许较多量的铀存在,但随着铀量的增加误差增大。当U∶Th≤7∶1时,误差小于5%。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主要优...
用乙炔—空气火焰的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钾,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适用于测定天然水和废水中的~(40)K含量。
在小型逆流萃取实验装置研制过程中,需要分析尾流中的相夹带。直接测定水相中微量有机相(磷酸二丁酯-煤油)有困难。文献中曾报道过含磷萃取剂和磷酸三丁酯的比色测定法,但是方法较为复杂。文献[3]中提到,环己烷能定量地从水相中捕集煤油,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波长440 nm)测定环己烷中的煤油含量,以此确定有机相的夹带量。本文针对试验的具体条件,对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相中有机相夹带量进行了研究。我们通过测定吸收...
丁基黄原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微量硒(Ⅳ)李世平(化学系)丁基黄原酸钾与Se(Ⅳ)反应生成淡黄色油状的螯合物,此螯合物被CCl4革取后,在紫外区有一稳定的吸收峰,利用此试剂对微量Se(Ⅳ)进行测定,方法简便.1实验方法取1ml0.02mg/mlSe(Ⅳ)工...
以分光光度法对镉(Ⅱ)——邻二氮菲(以phen代表)——溴苯三酚红(以BPR代表)三元体系进行了研究.用浓比递变法和摩尔比值法确定了pH为8,离子强度为0.2时体系中形成络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d(BPR)_2,(Gdphen)_2BPR和(Cdphen_2)_2BPR。后二者的共存和转化,由摩尔比值法获得了证明。并据此提出了可能的转化历程。
本文叙述了采用浓硝酸-高氯酸湿法消化人发样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微量锰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用本法测定了上海地区发样中锰的含量,其发中锰的平均含量为3.30×10-6g/g.此法的检测极限为0.01×10-3g/L,相对标准偏差为2.44%.结果较为满意.
该项目提出了“薄层树脂相光度法”对交换树脂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很好地解释了增敏和红移现象。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属固相光度法,该法是使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配合物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进而通过阴阳离子静电作用形成等离子对缔合体系,再与分光光度法联用,对品样进行分析测定。即将固体萃取技术和光度分析技术联用,建立的一种新型光度分析技术。由于通过缔合与配合物形成三元或四元体系,增大了分子吸光截面积,并使π电子云...
该课题较好地解释了气浮溶剂浮选光度法分离、富集机理,以及增溶、增敏、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等现象。克服了传统溶剂浮选光度法实验设计上的盲目性,为溶剂浮选光度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设计了一种气体浮选流程,实施与相比无关的高富集倍数分离,减少了有机溶剂用量,克服传统萃取浮选试剂用量大、萃取效率低的缺点,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得到了最佳光度分析条件,并应用于环境样品中Cr(Ⅲ)、Cr(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