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物理化学 碳相关记录585条 . 查询时间(0.946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淀粉人工光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研究成果9月2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夏川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发出铅单原子合金化的铜基催化剂(Pb1Cu),实现了CO2高活性、高选择性还原制备甲酸盐,并探究了该过程的理论机理。
采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种子介导生长策略合成了具有针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 其针尖处的尖端电场效应能有效富集电解质阳离子并提高二氧化碳局部浓度, 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和一氧化碳选择性, 在 -0.6 V(vs. RHE)时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96%.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其高选择性不仅来源于丰富的表面缺陷, 更主要源于其独特的针状结构所带来的尖端电场效应.
作为单壁碳纳米管的部分侧壁结构,碳氢纳米环带特别是其中的锯齿型碳纳米带及其氢化产物的成功构筑可为碳纳米管的精准合成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新策略。自1954年锯齿型碳纳米带的设想结构被提出以来,它的合成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化学家,直到最近才实现了突破。在碳纳米环带结构中引入杂原子(N,O等)不仅可以克服环带分子合成过程所中面临的高张力问题,同时也赋予了纳米环带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环带分子合成提供了一种...
利用太阳能将 CO2 还原转化为CO、甲酸或甲烷等碳中性能源有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供可再生能源。但该过程涉及复杂的质子、电子转移过程,且存在产氢的竞争反应,亟需设计光催化体系来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 CO2 还原过程。凭借结构明确和分子结构高度可调等优点,具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系统被广泛设计并应用于光催化 CO2 还原体系。过渡金属配合物一方面可以作为光敏剂实现光生电子传输,也可以作为分子型催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彭媛团队在纯相共价有机框架气体分离膜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以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片为膜构筑基元,诱发错排缩孔效应,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彭媛团队在纯相共价有机框架气体分离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以二维共价有机框架(COFs)纳米片为分离膜构筑基元,诱发错排缩孔效应,成功将COFs的孔径缩小,实现小分子气体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2021年7月23至2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细胞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碳一分子催化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零维准球形碳基发光纳米材料,具有种类多样、易功能化、表面基团丰富等优点,在生物成像、传感、药物/基因载体、催化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应用广泛。同时,由于碳点具有极小的粒径和适中的吸附性能,使其在作为硅胶填料的表面键合相时,可提供丰富的反应位点,保证了色谱填料装柱时的均匀性,有效避免了由于大的π共轭体系对某些分析物的强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峰拖尾现象,进而提高柱效,在色谱分离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
近日,国际重要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以“A Highly Strained All-Phenylene Siamese-Twin Bismacrocycle”为题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关于弯曲碳纳米管片段连体双环的最新研究成果(Angew. Chem. Int. Ed.,2021, DOI:10.1002/anie.202104669)。该工作首次构建了基于碳纳米管单层对苯撑片段...
电催化CO2还原的主要工业化挑战在于高效稳定的催化剂设计与产物的有效利用。传统的CO2还原体系中,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较差,产物与原料气不可避免地混合,导致产物浓度低,难以在工业上直接利用。产物的进一步提纯也将带来很大的能源消耗和额外的碳排放。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6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厦门大学王野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利用富含硫空位的少层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实现了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其活性与选择性均显著优于商品Cu/ZnO/Al2O3催化剂,并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该催化剂为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CO2转化...
CO2的过度排放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将CO2变废为宝一直是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CO2加氢是一种高效的CO2转化路径,主要分为直接转化法和间接转化法。CO2直接转化法是首先将CO2通过逆水煤气变化转化为CO然后将CO通过费托合成转化为目标产物。CO2间接转化法是利用两种甚至三种复合型催化剂即首先利用金属氧化物将CO2转化为甲醇或者CH3O中间体,然后在分子筛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一系列高附...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吴骊珠课题组首次实现烯丙位碳氢键放氢交叉偶联反应。相关研究成果以Quantum Dots Enable Direct Alkylation and Arylation of Allylic C(sp3)–H Bonds with Hydrogen Evolution by Solar Energy为题,发表在Chem上。
以金属氢化物为活性中间体的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例如不对称氢化、烯烃官能化、碳氢键活化等,在合成化学中意义重大。利用生物催化剂实现金属氢化物类的催化反应对于拓宽生物催化的反应类型很有价值。但是氢负离子中间体在水中不稳定,容易被水质子化而分解产生氢气,所以在酶催化的水相反应中十分罕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