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土木建筑结构 >>>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关记录2823条 . 查询时间(6.567 秒)
2020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UHPC设计定制大赛”在南京举行,来自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全国UHPC材料研发、设计制造和施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在校学生组成的44支队伍参加了本届比赛。
孙亚丽,硕士,副教授,衢州学院首届教坛新秀。主要担任《土木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工程造价》等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主要从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以及工程地质与岩石风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朱劲松,本科,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担任《建筑材料》、《道路材料》、《装饰材料》等课程教学。主持完成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和衢州市科技局项目1项。参编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材料》,在国家二级及以上发表科研论文2篇,其中EI收录1篇,获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篇。
吴以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主要担任《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力学与结构》等课程教学。浙江省精品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负责人。主持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建设厅、教育厅项目和衢州市科研项目近10项。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十篇。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深梁的受剪承载力,完成7组型钢混凝土深梁的静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主要考虑剪跨比、型钢腹板高度及翼缘宽度等影响因素。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斜压破坏和剪切破坏。剪跨比对破坏形态有较大影响,较大的型钢腹板高度和翼缘宽度显著提高试件受剪承载力。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钢筋混凝土部分的软化效应、非软化混凝土与型钢翼缘的协调变形作用及腹板部分的受剪贡献,建立修正软化拉-压杆模型,并采用叠...
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主要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其底部剪力墙往往承担巨大的竖向荷载,轴压比和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内置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高轴压比下的抗震性能,进行2个剪跨比为2.28的组合剪力墙试件拟静力试验,设计轴压比分别为0.6和0.8,C70混凝土。研究组合剪力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分析轴压比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具有预应变的SMA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文章通过8个SMA约束混凝土柱试件的轴压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加固量、预应变水平及增强形式对混凝土柱轴向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变超弹性SMA丝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柱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能力随着SMA丝加固量和预应变的增加而提高;峰值变形受SMA丝加固量的影响较大,而受预应变的影响较为有限;SMA/FRP复合约束能够...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针对梁、柱构件震后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人工消能塑性铰(artificial dissipative plastic hinge,简称ADPH)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人工消能塑性铰即梁、柱构件在梁端采用机械铰及附加消能钢板连接的节点构造。使用ABAQUS软件对2组ADPH节点及1组RC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
基于课题组前期所做的新加梁与原混凝土界面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新加梁与原混凝土界面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不考虑界面粗糙程度的条件下,随着剪跨比λ的增大,截面正应力增大,界面承载力减小;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受拉纵筋均达到屈服。当λ≤2时,界面开裂,发生剪切破坏;当λ>2时,界面处较小受压区高度混凝土压碎,发生受弯破坏。基于新加梁端界面破坏机制及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提出考虑新加梁受拉纵筋抗力和剪跨比λ...
为探究粗骨料UHPC的基本力学性能及自由收缩性能,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自由收缩试验,并与钢纤维混凝土、UHPC的性能进行对比。评议现有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评价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可量化确定UHPC梁弯拉初裂点的偏移法;分别从能量和等效弯拉强度两个角度优化UHPC弯曲韧性的评价方法,并对3种混凝土的弯曲韧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UHPC,粗骨料UHPC的弹性模量提高了10%,立方体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桥梁在服役期间,梁体受荷载作用可能会产生开裂,这种开裂会使外界环境的侵蚀作用更加严重。文章开展弯曲荷载作用下硫酸钙晶须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分析加载级别、硫酸钙晶须掺量对混凝土碳化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硫酸钙晶须的混凝土抵抗碳化的能力比普通混凝土有明显提升;随着晶须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抵抗碳化的能力有所下降;弯曲荷载作用下,试件受压区碳化深度明显小于受拉区碳化深度,并随着弯曲荷载的...
为研究装配式高层空间网格盒式结构的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设计并制作一栋15层55.5m高装配式盒式结构的1/8缩尺模型,并通过振动台试验输入6个水准共21个地震工况,研究高层装配式盒式结构在不同输入地震荷载下的宏观响应、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通过试验表明:高层装配式盒式结构在地震下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其在地震下位移呈现出剪切型特点,后期结构破坏时由于配筋及装配式施工带来的误差,使得最大位移出现位置上移...
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以其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灵活的空间布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合理评估其地震破坏等级可为震前灾害预测和震后修复或重建提供重要依据。总结分析大量该类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结果,参考《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B/T 24335—2009)和相关文献,给出各主要受力构件不同破坏状态的描述,计算各构件在不同破坏状态下满足85%以上保证...
对5个缩尺比例为1∶4的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不同钢筋混凝土匹配度下的框架柱破坏模式。对比不同剪跨比、钢筋强度对框架柱破坏模式的影响,得到框架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构的延性和变形曲线等力学性能。提出钢筋混凝土匹配度及剪跨比归一化系数对104根柱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匹配度对柱的破坏模式有显著影响:匹配度合适时,柱主要发生弯曲破坏;...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EPSCF)是一种新型结构控制抗震结构,主要结构控制技术包括铰接节点构造、提供结构抗侧刚度的体外预应力措施以及采用阻尼器的位移控制措施。在已有二维EPSCF结构基础上提出三维EPSCF结构,并进行1/3比尺三维EPSCF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试验内容包括模型设计与制作、测点布置以及结构地震响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经过设计的EPSCF结构的加速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