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西医结合医学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中西医结合基础相关记录207条 . 查询时间(1.478 秒)
  中西两种医学由于发生、发展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基础上,因此二者由形式到内容成为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两种体系具有明显的互补特色,中医注重整体和西医注重局部互补;中医注重宏观和西医注重微观互补;中医机体反应观和西医病原致病观互补。当代医务工作者,深深感到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中西医优势互补是将世界医学发展推向新高峰的必然趋势。
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首届中日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长春召开,来自中日两国的60余位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专家学者参加。
为了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批准,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5月在美丽的大连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届时将有全国各地从事急救医疗和危重病救治的同道集聚一堂,相互交流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中的成果和经验。
世界中联第二届第五次理事会与第四次监事会于12月6日在墨尔本圆满结束,会议由李振吉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召开,首先由佘靖主席致辞,秘书处黄建银副秘书长对世界中联秘书处2009年工作报告及2009年发展团体会员名单进行通报,随后,各位副主席、常务理事等分别进行主题汇报。
2009年12月12日~13日,“中西医结合高端论坛·《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首发式”在京举行。该书在大量的理论论证、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基础上,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完整的医学学科的观点,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赞同。
中国工程院2009年12月2日下午在北京对外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产生48名新院士,中医药专家吴以岭名列其中。通过这次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已达756人。
第10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会议于近日在上海召开。会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专家就《中药治愈骨肉瘤的中医研究与影像学对照》、《中医踩跷的腰椎CT研究》、《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可重复研究》等数十篇优秀论文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这次会上首次提出把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与西医影像诊断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
被誉为我国医学界“诺贝尔奖”的吴阶平医学奖,2009年获奖名单日前揭晓,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创伤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获奖。陈可冀成为中医界首位获此奖项者。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卫生局、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日前在天津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陈可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张伯礼与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从中西对比谈真实的中医     中西对比  中医       2009/5/22
 一提到中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与西医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器官大相径庭。真实的中医到底是什么,还要从人的认知过程入手进行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流行范围之广、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因此,有效防治慢性乙型肝炎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人体是不是由细胞、分子组成?草药是不是化学物质?这些问题现代科学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看得见、摸得着,可如果用中医思维这些问题就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四气五味。那么中医所讲的到底有没有道理,能不能接受?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从中西医理论的产生说起。
原代培养( primary cultur e ) 又名初代培养, 是 从供体取得组织细胞后的首次培养。其特点是细胞 或组织刚离开机体, 生物性状尚未发生很大的改变,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在体内的状态, 表现出原组 织或细胞的特性。对于药物实验研究, 原代培养是 一种很好的实验技术。由于原代培养的组织含有多 种细胞成分, 即使生长出同一种类型的细胞, 细胞间 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供体不...
  今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在这里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