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秦汉哲学 魏晋南北朝哲学 隋唐五代哲学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冯友兰哲学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中国哲学史 师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0.689 秒)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社会变革,虽然历次变革的具体情形各不相同,有时间长短、规模大小、层次深浅、有序与无序状况等等差异,但几乎都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即如何立足于现实以展开历史的反思,如何掌握历史传统与时代现实的关系。从先秦诸子围绕法先王与法自然、尊古与重今等等问题的思想分歧,到两汉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玄学的名教自然之辩,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托古改制”,都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时代的反映。从...
与柔也。乾健坤顺,刚柔之大用也。(《欧阳文忠公集》卷42《送王陶序》)  吉凶得失是判断,动静进退是决策。而判断和决策的依据,简言之就是一刚一柔。这种思想,欧阳修在《老子》书中得到印证,他因此对《老子》表示某种程度的欣赏,如说:“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同上书卷129《笔说》)在欧阳修看来,《老子》所说的前后相随等等,正如《易》道一刚一柔相同,都揭示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仁义礼乐应用于现实就是可能而且合理的,能发挥有益于社会民生作用,是即“达用”。根据这套学说,复兴儒学的宗旨就不是简单的制度复古,而是通过明体与达用的双向互动,将古与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本质是推进时代现实的人文建设。  在庆历一代学者中,最具建设意识的代表也许当首推李觏。他主要通过两部经典来阐发自已的思想,即《周易》和《周礼》,思想核心则是政治的制度化建设。  李觏的《易》学著作,主要有《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07/8/15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评介          2007/8/2
说到近代研究中国经学史的著作,皮锡瑞的《经学历史》无疑是学界最为熟悉的一种。由于该书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学都有精到的描述,而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尤其是经过周予同先生的注释,现在已成为研究中国经学史的必备参考书。作为近代研究中国经学史的佳著,皮著显然不是唯一的,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有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所编撰的《经学教科书》。刘师培(1884-1920),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光绪二年(1902)举...
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霍韬晦先生应邀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讲演。该日周六,余无冗务羁系,故学友志强先生以此消息相告后,即前往倾听。讲演的主题是生命儒学。霍先生说,今日讲儒学,亟需切于生命存在。盖自近代一来,经梁、熊、唐、牟等老师大儒之努力,儒学之理论方面已十分发皇。相对而言,如何使儒学进入吾人之生命,流贯于日常生活,不至流为“游魂”,此方面之努力尚甚虚欠。从现实状况看,近世以来,随着西方工具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