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Sb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49 秒)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分析了柠檬酸水溶液中Co2+、 SbO+的沉积电位,利用恒电位沉积的方法,在不锈钢基片上,从柠檬酸水溶液中沉积出Co-Sb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的结构、组成以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水溶液中,Co2+和SbO+可同时沉积到不锈钢基片上,形成Co-Sb薄膜,在不同的沉积电位下,薄膜形成不同的物相.薄膜的形貌呈现颗粒状,分布比较均匀.薄膜在充满Ar的...
用溶胶-凝胶法将纳米TiO2:Sb薄膜沉积在玻璃基板上.研究了掺杂浓度对薄膜的光致超亲水性、薄膜结构和晶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纯TiO2薄膜中, TiO2不仅以无定型态存在,而且还以板钛矿和锐钛矿的形式存在.掺杂Sb提高了TiO2由无定型向板钛矿和锐钛矿转变的速率.掺入适量的Sb后, TiO2薄膜表现出更好的光致超亲水性.由XRD谱可算出薄膜的晶粒大小为13.3~20.0 nm.
研究了涂膏热解法制备Ti/Sn、Sb氧化物电极的新工艺,考察了SnCl4、SbCl3加入量和烧结温度对电极寿命和析氧电位的影响,并对电极进行了SEM、EDS、XRD测试.结果表明,在涂层厚度相近时,涂膏法制备的电极与热解法相比,具有表面氧化物分布均匀和TiO2不易裸露的优点,从而提高了析氧电位,延长了电极寿命,使电极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正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在Pt电极上相比较,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9 V,峰电流增加了近2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Sn-Sb-Mn/陶瓷粒子电极, 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 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电极的形貌、晶相组成、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该三维粒子电极系统的析氧特性, 采用循环伏安法分析了三维系统的电催化性能, 并且进行了电化学催化降解苯酚的试验. 结果表明, 制备的陶瓷粒子电极涂层比表面较大、孔结...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玻碳载体表面制备以Pt、Pb、Sb为主要成分的铂基PbSb表面合金电催化剂.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对催化剂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性溶液中在所制备的表面合金电极上,析氢起始电位负移至-0.45 V,表面合金的起始氧化电位为0.15 V,其稳定性明显高于电催化还原中常用的铅、锑等金属电极.通过EQCM研究表面合金电极的形成过...
SbPbPt/GC表面合金电极应用于草酸的电催化还原,发现所制备的催化剂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草酸还原的起始电位约-0.4 V,与通常使用的铅阴极相比,正移了大约600 mV.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证实所研制的催化剂可在较低的过电位下还原草酸生成乙醛酸,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于所研制的表面合金电催化剂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使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14.7MeV中子引起的232Th裂变中对称区7个核素的独立产额和12个核素的累积产额. 根据这些独立产额以及我们以前在14MeV中子引起的232Th裂变中测定的独立产额, 宽度常数σ=0.56的高斯电荷分布函数计算了相应的经验最可几电荷Zp值. 由质量分布不对称区的全部Zp值计算的电荷迁移平均值ΔZ(=Zp—ZUCD)为0.49±0.25, 与低能裂变的一般研究结果相一致. ...
在能量高达72MeV的12C轰击115In(Z=49)的反应中, 使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8Be和α转移的余核碘(Z=53)和锑(Z=51)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和角分布. 用简单的运动学方法分析了余核角分布后指出, 碘同位素来自三种不同的反应机制, 即复合核蒸发α, 强阻尼的非完全熔合以及不完全动量转移的裂开-熔合过程. 在入射能量的70MeV时, 后两个过程(或统称为8Be转移)的截面为100多毫巴, ...
研究了ICP-MS分析中Bi,Sb,Te和As产生的记忆效应,其记忆效应Bi>Sb>Te>As。在低浓度硝酸介质中(0.01%~1%),贮存样品的聚丙烯瓶和ICP-MS的进样管道会对Bi元素产生严重的吸附作用。0.1%氢氟酸的清洗效果优于6%的硝酸,而6%的硝酸的清洗效果要优于0.1%高氯酸。在给定的仪器操作条件下,Sb和Bi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和0.000 1 ng·mL-1。采用该清洗方法...
运用密度泛函PBE0方法研究了双核金属茂合物Zn2(η5-E5)2(E=N, P, As, Sb)的电子结构, 运用自然键轨道(NBO)方法对该体系的电荷分布及成键特征进行了分析. 此类体系中存在Zn—Zn的σ单键, 为近似纯s成分的成键方式. 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 完全态求和(SOS) 方法计算了该体系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结果表明, γ值与最大吸收波长λmax成正比, 在各个分...
利用Gaussian 98程序, 采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对B6X-(X=N, P, As, Sb, Bi)杂硼原子簇进行了理论研究, 优化得到了其稳定平衡构型, 讨论了其振动光谱和稳定性等, 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子轨道(MO)和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分析, 确定这些杂硼原子簇都有离域的π电子和σ电子成键轨道, 满足4n+2电子规则, 具有芳香性, 与纯B6- 或B62- 原子...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在-0.25 V到0.18 V(vs SCE)范围内, Sb可在Au电极上稳定吸附, 并且在0.15 V附近出现特征氧化还原峰. 根据EQCM实验数据, 在电位0.18 V时, Sb在Au电极上的氧化产物是Sb2O3; 同时Sb的吸附阻止了电解液中阴离子和水在Au电极上的吸附.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Sn/Sb比的γ-Al2O3负载型粒子电极, 以苯酚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粒子电极的催化活性, 并用BET表面积、SEM和XRD等手段, 对粒子电极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及物相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在Sn和Sb含量相同的情况下, Mn与Sn的摩尔比为2∶1时催化活性最高, 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某化学物理所提供的Ru/TiO2粒子电极. 所制粒子电极不仅具有相当...
摘要 分别测量了Pb及Pb-7w/0Sb在4.5mol.dm^-^3H^2SO~4(30℃)中于1.3和1.5V(vs.Hg/Hg~2SO~4/4.5mol.dm^-^3H^2SO~4)下在不同时间生长的阳极膜的交流阻抗谱, 并使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分析了上述阳极膜的相组成。讨论了上述阳极膜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并据此提出它们的等效电路。实验结果表明上述阳极膜的真实表面积随生长时间而增加, 该膜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