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有机化学 院士相关记录66条 . 查询时间(0.826 秒)
杨培东(Peidong Yang),美国国籍,材料化学、纳光电子学和纳流体学家。1971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市。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成为终身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S. K.和Angela Chan主任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院长。201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肖开提·萨利霍夫(Shavkat Salikhov),男,乌兹别克斯坦国籍,化学家。1944年12月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1967年毕业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大学,1984年获俄罗斯莫斯科国家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所研究员,曾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1995年当选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阿塔·拉曼 (Atta-ur Rahman),巴基斯坦国籍,化学家。1942年出生,是穆斯林国家中首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的科学家。拉曼教授致力于有机及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在其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申请国际专利27个,著书117部和章节65章。他是12个欧洲化学杂志的主编和由Elsevier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名为“Studies in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
大村智教授生于1935年,先后被评定为日本学士院院士、美国以及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次生代谢产物异黄酮是一类主要在豆科植物中合成的多酚类物质。异黄酮不仅利于豆科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诱导根瘤形成等,而且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比如预防和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大豆是工业化生产异黄酮的重要来源,主要含有12种异黄酮物质及其衍生物。根据其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将其分为游离型苷元(aglycone)和结合型糖苷(glycoside)两大类,其中结合型糖苷占异黄酮总量...
2023年2月28日,植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正式在线发表了沈其荣院士团队在利用木霉生物有机肥防控农作物土传枯萎病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Additive fungal interactions drive biocontrol of Fusarium wilt disease”。该成果揭示了益生木霉NJAU4742通过激活有益真菌互作过程,与土著益生真菌协同抑制...
2022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涂永强教授到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N-杂螺环的不对称化学及几种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为题进行线上和线下学术报告,报告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洪彬教授主持,实验室的中青年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2018年10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耀曾科学与人文讲座”在君谋楼报告厅举行,讲座特邀中科院院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周其凤作题为“我的求学之路”的报告,上海有机所党委书记胡金波主持此次讲座,并为周其凤颁发了讲座纪念证书。上海有机所的院士、领导班子、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生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2021年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表彰了9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97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化学家们添加到工具箱中的每一个新工具都提高了分子结构的精确度。虽然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化学已经从石头上的雕琢发展成一种更像精细工艺的学科。这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其中一些工具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资助名单,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谢建新院士团队牵头的“航空关键金属构件热加工多物理场演变及扰动的智能调控基础”项目和北京科技大学固体化学研究所邢献然教授团队牵头的“固体结构的化学调控与功能强化”项目获得重大项目资助。从2018年起,我校已连续3年获批重大项目,标志着我校承接国家重大...
2019年12月1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位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戴立信获评先进个人。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召开2019年新当选院士座谈会,并正式公布了今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所吴骊珠研究员榜上有名,成为今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新进院士。吴骊珠长期从事有机光化学的研究,在有机光化学合成和人工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做出系统性创新成果。利用可见光催化提高了光化学反应选择性,实现了若干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光化学反应。突破了传统脱氢偶联反应必需加入化学计量氧化剂的局限,创建“放氢交叉偶联...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卓仁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9年8月6日15时1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卓仁禧院士毕生从事有机硅化学和生物医学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屡担国家重任,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彩色录像磁带粘合剂和助剂等,不断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据国...
2019年7月31日,应化学与药学院院长高锦明教授邀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Martin G. Banwell院士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在理科大楼E211报告厅作了题为《Harnessing the Power of Enzymes for Chemical Synthesis》的学术报告,化学与药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Banwell院士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向师生们展示了酶催化过程,并介绍了自己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