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 碳相关记录411条 . 查询时间(0.862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伟新教授课题组研究了60Co-g射线驱动的室温甲烷二氧化碳水相反应,原创提出水的辐射催化作用概念,实现室温甲烷二氧化碳羧基化生成乙酸。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13日以“Water Radiocatalysis for Selective Aqueous-Phase Methane Carboxylation with Carbon Dio...
熔盐具有使用温度范围广、工作压力低、传储热性好及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作为一种理想的传储热工质,在核能、储能、太阳能及高温催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利用熔盐开展高温二氧化碳捕获研究可以为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研发、构建低碳多能融合系统提供重要的支撑。
2024年来,纳米尺度的高熵材料在催化、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熵材料包括高熵合金和高熵化合物,高熵合金通常由五种或五种以上金属元素以近等摩尔比构成,而高熵化合物相比于高熵合金还增加了阴离子元素,因而在原子排列中表现出更高的无序性。微观结构的无序性使得高熵化合物在纳米尺度上的合成难以控制,而当目标尺寸进一步缩小到亚纳米尺度,高熵化合物的可控合成将更具挑战性。
通常,旱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转化过程中分解代谢强于稻田。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合成代谢和残留物形成强度尚不清楚。考虑到农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对有机碳积累的贡献,解析“新输入有机碳”的微生物合成代谢过程对探讨两类农田土壤碳积累机制颇为重要。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523组)汪国雄研究员和高敦峰研究员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在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下,秸秆还田策略因其独特的生态化学特性而备受关注。无机肥料虽为作物提供关键养分,却引发了土壤碳流失和酸化问题。秸秆还田可调节土壤生态化学平衡,缓解微生物和作物代谢压力,进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现有研究多聚焦表层土壤,而对秸秆还田在全球尺度上对土壤深层碳、氮、磷储存及谷物产量上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理解。
溶解有机质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机碳分解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气候变暖背景下,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分解特征的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对变暖背景下湖泊碳汇功能的评估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精确预测。
2024年1月11日至13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4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天然产物及糖工程研究组(1805组)尹恒研究员团队在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是近年来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中新发现的一类金属酶,它们通过独特的氧化机制,可以高效切割常规水解酶难以降解的顽固多糖的糖苷键,在木质纤维素...
光驱动CO2加氢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种高效策略,可以同步缓解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一般情况下,常压下的CO2加氢反应会发生逆水煤气反应 (CO2 + H2 → CO + H2O) 和萨巴提尔反应(CO2 + 4H2→CH4 + 2H2O),分别生成CO和CH4。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人们希望CO2加氢转化为高选择性的CO或CH4,但由于这两种反应常常同时发生,导致选择性降低,因此高选...
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是手性科学中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但该领域,尤其是惰性sp3碳-氢键立体选择性活化研究依然面临挑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森苗团队(低碳分子硼催化组)一直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化合物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硼化反应。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研究员孙剑、副研究员俞佳枫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Anna Zimina博士等合作,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FSP)构建了锚定在SiO2上的单位点Zr物种,该Cu/Zr-SiO2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遵循“RWGS-CO hydro”路径,与传统的ZrO2纳米颗粒上的“甲酸盐”路径并行存在,打破...
稀土,特别是镨、钕、镝、铽等永磁元素是支撑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被国际学界称为“关键金属”。剖析稀土元素-能源转型-气候目标间的关联关系,解析稀土元素从“自然矿产”到“城市矿产”转化迁移规律,识别稀土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关键措施及支撑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潜力,尤为关键。
稀土,特别是镨、钕、镝、铽等永磁元素是支撑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被国际学界称为“关键金属”。在全球同步推进碳中和转型的背景下,稀土资源安全供应及高效利用对国家低碳产业发展和能源安全转型至关重要。因此,厘清稀土元素-能源转型-气候目标间的关联关系,解析稀土元素从“自然矿产”到“城市矿产”转化迁移规律,识别稀土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关键措施及支撑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潜力,对稀土等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及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